【CMT&CHTV 文獻精粹】
導語:本文深入剖析了孕早期血脂異常與早產風險之間的關聯,不僅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更為臨床幹預策略的優化提供了新思路,為孕產婦健康和胎兒的完整發育保駕護航。
隨著學術界對孕早期血脂異常與早產風險關聯的探索不斷深化,研究領域內的知識空白與挑戰亦日漸明顯。盡管現有研究已確定21個早產風險因素,但仍有超過半數的早產案例難以用這些已知因素解釋。這種情況增加了製定有效預防策略的複雜性和難度。早產兒在生長發展和免疫反應上與足月兒相比有顯著的不同,並且他們的死亡風險也相對更高。因此,發掘和理解新的早產風險因素,對於提升孕產婦與嬰兒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
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郭玉娜教授和劉曉瑞教授團隊共同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孕期血脂水平與早產風險的相關性”的研究,采用大規模隊列研究設計,係統分析了孕早期血脂水平與早產風險之間的關聯,探討了血脂異常對胎盤功能和子宮環境的影響,及增加早產風險的機製,為臨床實踐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幹預策略。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旨在探討孕早期血脂異常與早產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納入了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分娩的6 963名母親,其中437名發生了早產。研究的納入標準包括單胎妊娠、活產、孕產婦年齡18歲及以上。排除標準包括早期和晚期妊娠期間未進行血脂水平測試的案例。研究將參與者分為早產組和對照組,收集了孕早期(10~14周)和孕晚期(28~32周)的臨床數據和血脂指標,包括載脂蛋白A(ApoA)、載脂蛋白B(ApoB)、膽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主要評價指標為早產率,次要終點包括各血脂指標的分布和與早產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
血脂異常與早產風險的聯係
結果顯示,孕期血脂水平與早產(PTB)風險之間具有相關性。數據表明,在孕早期,早產組孕婦的血清ApoA、ApoB、CHOL、LDL和TG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分別升高了1.348、1.442、1.442和2.156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表1)。作者指出,這些數值的增加與早產風險的上升密切相關。這一結果強調了孕早期血脂水平在早產風險評估中的重要性,為臨床提供了血脂異常與早產風險相關性的定量證據。
血脂成分的層次影響分析
多變量分析發現,ApoA、ApoB、CHOL和TG與早產風險增加有關,而HDL與LDL水平則未顯示明顯相關性(表1)。這一結果可能與HDL和LDL在妊娠期的生理性變化有關,其水平升高可能更多反映妊娠期正常的代謝適應。孕晚期血脂水平與早產風險之間的無顯著關聯,指出血脂異常對早產風險影響的時效性,主要集中於孕早期。
血脂與早產風險關係的非線性探索
研究人員采用限製性立方樣條模型,探索了TG與早產風險之間的非線性關係。結果顯示,TG水平低於1.5 mmol/L時,其與早產風險的關聯更為顯著;而當TG水平超過4.25 mmol/L時,早產風險急劇增加(圖1)。這一發現提示,臨床醫生應在孕早期對TG水平的監控和幹預,以避免不良結局的發生。
總結
本研究對孕早期血脂異常與早產風險關係的深入探討,並提供了具體的血脂水平與早產風險增加的定量關係。此外,研究還利用了受限立方樣條模型來探索血脂水平與早產風險之間的非線性關係,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論參考。盡管本研究基於單一中心的數據,可能存在選擇偏差和數據完整性問題,但其結果強調了在孕期早期監測和管理血脂水平的重要性,為臨床醫生提供了降低早產風險的新視角。未來,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將進一步驗證這些發現,並探索血脂異常與早產之間的生物學機製,為孕產婦和嬰兒的健康提供更多的保護策略。
參考文獻
LV Y, XU L, HE Z,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gnancy levels of blood lipids and the risk of preterm birth[J]. Sci Rep, 2024, 14(1): 10800. DOI: 10.1038/s41598-024-61119-x.
“醫學論壇網”發布醫學領域研究成果和解讀,供專業人員科研參考,不作為診療標準,使用需根據具體情況評估。
編輯:連翹
二審:清揚
三審:碧泉
排版: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