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CHTV 文獻精粹】
導語:本文揭示了二尖瓣環解離(MAD)與不明原因心髒驟停之間的顯著關聯,指出MAD可能是一個獨立的預測因素。不僅為心髒驟停的病理機製提供了新解釋,且對臨床診斷、風險評估和治療策略的製定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院外心髒驟停(OHCA)是心血管領域的一大挑戰,其高死亡率和診治複雜性要求我們不斷深化對其病理生理機製的理解。在OHCA的病因探索中,雖然大部分病例可以追溯到已知的心血管疾病,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原因不明病例,這些情況對臨床診斷和治療策略的製定構成了難題。二尖瓣環解離(MAD)作為一種結構異常,因其潛在與惡性心律失常的關聯而逐漸受到重視。但在OHCA患者中,MAD的角色及其對預後的影響尚不明確。
2024年4月,《Clinical Research in Cardiology》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回顧性研究《Mitral annular disjunc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atients》為這一領域提供了新的見解。該研究通過對OHCA患者進行心髒MRI分析,係統地評估了MAD的存在與否以及其在OHCA患者中的分布情況,為OHCA的病因探索和風險分層提供了新的維度。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顧性設計,通過心髒磁共振成像(CMR)研究探討MAD在院外心髒驟停OHCA患者中的普及率及其臨床意義。研究納入了86名在心肺複蘇(CPR)後5天接受CMR掃描的OHCA患者(掃描時間範圍為CPR前49天至CPR後9天)。MAD定義為CMR長軸電影圖像中解離範圍≥1mm。研究還篩查了患者的醫療記錄,以獲取實驗室參數、合並症和心律失常史。
研究結果
MAD在OHCA患者中的普遍性
結果顯示,MAD在OHCA患者中的總患病率為28%(n=24),MAD的範圍從中度的2.8mm到較為嚴重的14.3mm,中位數為5.7mm。這一發現提示MAD可能在心髒驟停的病理機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那些經過深入診斷後仍無法確定心髒驟停原因的患者中,MAD的患病率高達56%,這一比例顯著高於有明確原因的患者(10%),表明MAD與不明原因OHCA之間可能存在特定的聯係。
MAD患者的臨床特征
統計表明,MAD患者在年齡、性別和體質指數(BMI)上與其他OHCA患者存在顯著差異。MAD患者平均年齡更低(40歲 vs 61歲,P< 0.001),女性占比更高(75% vs 29%,P< 0.001),且BMI更低(23kg/m² vs 26kg/m²,P=0.006)。此外,MAD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也顯著低於其他患者,這可能反映了MAD患者在心血管事件風險因素上具有不同的風險譜。
MAD與心髒結構和功能的關係
通過CMR成像,研究發現MAD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LVEDVi)與有明確原因的OHCA患者相比較為正常,這表明MAD患者的心髒結構和功能可能在心髒驟停前並未受到嚴重損害。然而,MAD患者中晚期釓增強(LGE)的出現頻率較低(21% vs 59%,P=0.002),這可能意味著MAD患者的心髒纖維化程度較低,從而在心髒驟停的發病機製中可能涉及不同的病理過程。
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顯示,即使在調整了年齡、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血症等傳統心血管風險因素後,MAD的存在仍然是一個與不明原因OHCA獨立相關的預測因素(比值比8.49,95%置信區間2.37–30.41,P=0.001)。這一結果強化了MAD作為心髒驟停潛在病理機製的重要性,並為未來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視角。
總結
本研究首次通過CMR成像深入探討了MAD在OHCA患者中的作用,結果表明,MAD在無明確病因的OHCA患者中較為常見,並且與患者的年齡、性別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因素存在獨立關聯。這些發現為理解MAD在心髒驟停中的確切角色提供了新的視角,並可能對未來的治療策略產生影響。盡管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結果對於臨床醫生在麵對不明原因OHCA患者時,提供了新的診斷和治療方向。
參考文獻
Troger F, Klug G, Poskaite P, et al. Mitral annular disjunc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cardiac MRI study[J]. Clin Res Cardiol. 2024 May;113(5):770-780. doi: 10.1007/s00392-024-02440-3.
編輯:薄荷
二審:清揚
三審:碧泉
排版: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