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CHTV 文獻精粹】
導語:本文探討了SDB與心力衰竭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關於如何通過優化呼吸管理來改善心力衰竭預後的新見解,研究結果不僅揭示了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和適應性支持通氣(ASV)等治療方法的實際效果,還指出了個體化治療策略的重要性,為臨床實踐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指導。
近年來,睡眠呼吸障礙(SDB)與心力衰竭(HF)之間的聯係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SDB,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和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CSA),被證實可通過多種不良的心血管機製加劇心力衰竭的病程。
2024年5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發表了一篇題為《Sleep Apnea and Heart Failure—Current State-of-the-Art》的文章,該研究綜合分析了現有的文獻,旨在闡明SDB與HF之間的關係,特別關注了病理生理機製、診斷挑戰以及治療方式如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和適應性伺服通氣(ASV)的有效性。這項研究不僅對理解SDB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指導臨床治療和管理策略的製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探索了SDB與HF之間的相互關係,並評估當前治療策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研究者從2003年至2024年的PubMed、EMBASE、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搜集了同行評審的文章。關鍵詞涉及SDB如“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和“central sleep apnea”(CSA),並與心力衰竭相關的術語配對,以確保檢索到相關研究。研究排除了編輯來信、未發表的手稿和會議摘要,確保了來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研究結果
SDB與HF的密切關聯性
研究揭示了睡眠呼吸障礙(SDB)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高患病率,這一比例在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為47%-76%,在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為55%。這一數據強調了SDB與HF之間密切的病理生理聯係,以及在臨床實踐中對SDB診斷的忽視。
治療方式的有效性分析
研究探討了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和適應性支持通氣(ASV)在治療SDB中的有效性。在一項45名心力衰竭和OSA患者的隨機研究中,短期CPAP治療顯著改善了心肌交感神經功能,表現為使用11C-羥基麻黃堿作為標記物的保留量增加,這一結果表明心髒應對壓力的能力得到了改善。
治療效果的個體差異
研究結果亦指出治療效果的個體差異。在265名OSA患者的研究中,非肥胖OSA患者接受CPAP治療後NT-proBNP水平降低,而肥胖OSA患者則未觀察到這一效果。這提示了肥胖可能影響CPAP的療效,強調了治療個體化的必要性。
長期治療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
SAVE試驗對2717名中重度OSA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了評估,盡管CPAP治療顯著降低了AHI,但並未在心血管事件的減少上顯示出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患者對CPAP治療的平均依從性僅為每晚3.3小時有關。
總結
本研究全麵地分析了SDB與HF之間的複雜關係,並綜合評估了各種治療方式的效果,特別是在探討CPAP和ASV治療在不同患者群體中的有效性方麵,提供了深入的見解。此外,研究還強調了個性化治療的重要性,提示我們在治療SDB時需要考慮到患者的具體狀況和偏好。
參考文獻
Menon T, Kalra DK. Sleep Apnea and Heart Failure-Current State-of-The-Art[J]. Int J Mol Sci. 2024 May 11;25(10):5251. doi: 10.3390/ijms25105251.
編輯:薄荷
二審:清揚
三審:碧泉
排版: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