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變化,血壓未超標也需警惕風險!

作者:十六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3-03-20

前言:高血壓是導致中風、缺血性心髒病、慢性腎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全球每年超過1000萬人死亡與高血壓有關。我國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2012至2015年間,中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粗患病率為27.9%,估計成年成人高血壓患者人數約為2.45億。2017年,中國因高血壓死亡的人數達254萬,其中腦卒中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麵對高血壓帶來的多重風險,除了傳統的生活方式調整,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保護自身健康?中醫的傳統智慧對於降低高血壓危害又能帶來哪些助益?攜這些問題,記者采訪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李慧主任。

01

高血壓的中醫認知

李慧主任指出,在中醫範疇內其實並沒有高血壓這一具體病名,但這並非代表中醫對於高血壓的認知不足。事實上,關於高血壓所引起的多種臨床症狀以及相應的防治方案,目前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理論體係。在中醫體係下,高血壓因其症狀,在治療時一般歸於“頭痛”“眩暈”等病證(也有歸於風眩)。在不同的病證分類下,對於高血壓的臨床病因分類也有一定差異。一般認為,高血壓的發生與情誌失調、飲食不節、久病過勞、年邁體虛等因素有關。其證型主要有肝陽上亢、痰濁中阻、腎虧陰虛等,防治管理方案根據證型各有不同。

中醫認為,人體的大部分疾病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外因主要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內因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各種情緒。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高血壓的發生往往受到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情誌不調、過度勞累、年老體衰以及遺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高血壓的風險升高。對此,李慧主任指出,現代緊張、快速的生活節奏下,年輕人的工作壓力過大,日常營養過剩,部分營養素攝入超標,休息不足,均可能成為高血壓風險升高的原因。

02

警惕正常血壓高值

在過去,高血壓標準定義為收縮壓≥140mmH和/或舒張壓≥90mmHg,但在去年曾經有一場關於血壓標準的爭論,部分學術觀點將收縮壓≥130mmHg和/或舒張壓≥80mmHg的人群也納入了高血壓患者。盡管這一標準最終被叫停,但大眾提升對於高血壓風險的普遍認知仍然是必要的。

對此,李慧主任談到,即便是對於正常血壓患者,臨床也是有一定分層的。收縮壓介於120~139mmHg和/或舒張壓介於80~89mmHg之間時,即被稱為正常高值血壓。相關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處於這一階段的人群發生心血管意外的風險相對於正常血壓人群來說可能更高。因此,臨床對於高血壓患者進行血壓管理時,醫生往往希望能將患者血壓控製在130/80mmHg以下。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療方麵,這部分正常高值患者目前尚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藥物治療可以有明確的獲益,因此對於正常高值血壓的人群,應當注意情誌、飲食、睡眠等相關因素的積極調整,以降低心血管意外的風險。

03

高血壓的科學就醫

由於正常人的血壓不可避免會隨活動和生活節律出現波動,因此,如何明確自身是否存在高血壓,在血壓超過標準時是否需要就醫,也有一套清晰的標準。對此,李慧主任介紹,體檢是目前發現高血壓的主要途徑,但在體檢過程中,運動、緊張等因素有可能會導致體檢人在體檢中心所測得的血壓高於居家血壓,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白大衣性高血壓(指有些患者在醫生診室測量血壓時血壓升高,但在家中自測血壓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時血壓正常)。此外,情緒變化、睡眠不佳,甚至天氣變化等因素,也可能導致血壓的一過性或陣發性升高。一般情況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指靜息狀態下非同日測三次高血壓都≥140/90mmHg時,才確診為高血壓患者,需要積極就醫治療。對於正常血壓高值的患者,還是建議生活方式調整為主。但李慧主任特別強調,對於平素血壓處於正常高值,但存在頭痛頭暈和頸後部不適等症狀時,需要密切關注自身血壓變化,有條件時進行就醫檢查。

04

高血壓的中醫治療

對於高血壓的治療,李慧主任表示,中醫的診療理念講究“千人千方”,在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的不同,對治療方案進行針對性調整。

根據患者證型的不同,目前高血壓臨床最常見的證型主要為肝陽上亢、肝腎陰虛、痰濁中阻幾種證型。肝陽上亢的患者主要表現為麵紅耳赤、眼部分泌物增多、耳鳴、體熱、心煩、易怒。常用的藥物為天麻鉤藤飲和部分具有平肝潛陽、補益肝腎功效的藥物。肝腎陰虛的患者則多為老年人群,患者主要表現為眩暈、視力減退、健忘、耳鳴等症狀。痰濁中阻的患者則主要表現為眩暈、頭重、昏沉、視物旋轉、胃脘脹滿、大便黏滯、易胸悶心悸等表現,往往因水穀精微運化失調所致,患者體型多偏肥胖。此類患者常用的方劑為半夏白術天麻湯這類化痰濕的經典方劑。

05

高血壓的中醫預防

由於高血壓的基礎影響因素多樣,對於這類疾病的預防也不是一概而論的。但李慧主任指出,盡管對於未明確診斷高血壓的患者,並不支持藥物治療,但一些中醫外治法,以及對情緒、飲食、生活方式等方麵的調整,對於患者的預防還是有一定的助益的。在進行調整時,可參考自身證型的表現進行針對性改進。目前比較常見的降低高血壓風險的中醫外治方法主要包括針灸、穴位推拿、中藥足浴等。即便因條件限製沒有機會進行相應的保健治療,通過權威途徑適當了解一些中醫穴位知識,針對性地按壓一些有助證型改善的穴位,也是有益的。此外,部分中醫的鍛煉功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方式進行適當運動,配合調息等呼吸鍛煉,對於高血壓風險的控製也有不錯的效果。

訪談最後,李慧主任特別談到。春季是季節性高血壓高發的季節,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春季多風、五髒屬肝,肝主情誌,喜舒暢調達,如情誌不舒,肝鬱化火,與風相合,風火相煽,易致頭暈,肝火旺盛、肝陽上亢,則血壓升高、心煩失眠、煩躁易怒。《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春季應當早睡早起、保持情緒的放鬆,有助於改善季節變化以及工作壓力所造成的血壓波動。

專家簡介

李慧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西院區綜合內科主任

師從首屆國醫大師路誌正教授,首都名醫金章安教授,魯衛星教授

目前是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理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委員會副秘書長,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委員會動脈硬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心衰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血管聯盟微血管病變分會委員

常年從事心血管病臨床工作,倡導疾病整體治療觀,堅持中西醫互補,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擅長調理脾胃法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慢性心衰,高血脂,心律失常等,以及更年期綜合征,胃腸功能紊亂,咳嗽等內科雜症

來源:醫學論壇網

編輯:十六

審校:Catherine

關鍵字:高血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