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10日,2023年國際卒中大會(ISC 2023)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以線下+虛擬會議的形式舉行。ISC會議是世界上最大規模致力於腦血管疾病科學與治療的會議,由美國心髒協會(AHA)/美國卒中協會(ASA)主辦,聚焦卒中的基礎和臨床進展、防治、康複和幹預等,受到廣泛關注。我國卒中發病率居全球首位,高達84.2%的卒中患者合並有高血壓,血壓控製不佳也是卒中發病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故高血壓合並卒中更需引起大家重視!
我國卒中發病率居全球首位,高達84.2%的卒中患者合並有高血壓,血壓控製不佳也是卒中發病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故高血壓合並卒中更需引起大家重視!
高血壓合並卒中,有效降壓和腎髒保護缺一不可
我國卒中患病總人數已超過2800萬,位居全球首位,也是我國疾病所致壽命損失年的第一位病因1。其中75%的卒中幸存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殘疾等後遺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2。高血壓是卒中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高達84.2%的卒中患者合並有高血壓3;約51%的卒中死亡可歸因於收縮壓增高,血壓控製不佳是卒中發病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4。開灤研究發現,血壓正常高值人群總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增加37.0%,其缺血性腦卒中風險增加56%5,故有效的血壓管理至關重要4。
靶器官損害是高血壓的主要危害,包括對心髒、腎髒、血管、腦部、眼底的損害,其中出現微量尿蛋白可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發生率升高5.41倍6,7。此外,卒中引起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交感神經係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激活可能改變激素和神經遞質的釋放,從而引起腎功能障礙,對患者臨床轉歸產生不利影響。一項大型多中心研究顯示,約35%的首次卒中患者表現慢性腎髒病(CKD)症狀(例如蛋白尿或估算腎小球濾過率偏低),而CKD一旦得病不可逆轉,甚至發展至終末期腎病8。因此,對於高血壓合並卒中患者,有效降壓達標的同時,還應關注腎髒保護。
厄貝沙坦+HCTZ,降壓、靶器官保護兩手抓,優於其他ARB方案
對於高血壓合並卒中患者,除先按照要求把血壓控製達標,還應該更多關注減少靶器官的損害,盡可能的保護靶器官,達到提高生存質量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因此在藥物選擇時,應優選兼具降壓達標和靶器官保護的降壓藥物。
ü 厄貝沙坦與氫氯噻嗪強強聯合,協同降壓
厄貝沙坦與氫氯噻嗪二者均為一線降壓藥,厄貝沙坦是一種具有長效強力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能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的來源以及其合成途徑,從而阻斷血管緊張素Ⅱ對人體的作用,有效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從而降低血壓;同時厄貝沙坦還能降低醛固酮水平,進而促進血容量下降,血壓降低。氫氯噻嗪的藥效是促使交感神經係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被激活,遏製降壓功能,並降低血鉀水平9;ARB(厄貝沙坦)+HCTZ兩者協同降壓,抵消/降低不良反應10。
ü 厄貝沙坦具明顯的腎髒保護作用
厄貝沙坦對血管緊張肽Ⅱ具抑製作用,擴張腎小球球小動脈,從而緩解腎小球高壓狀態,尤其是對於疾病早期,可改善腎小球濾過率;對於腎小球基底膜硫酸類肝素的合成情況可予以調整,因此大分子物質的通透性會得到降低,從而改善蛋白尿現象;對於生長因子β可進行下調,腎小球細胞外基質的蓄積狀態可得到改善,不僅可獲得降壓效果,還能夠保護腎髒功能11。IDNT研究納入1715例2型糖尿病腎病伴高血壓患者,隨機接受厄貝沙坦300mg/天(n=579)、氨氯地平10mg/天(n=567)和安慰劑(n=569),隨訪2.6年。研究結果顯示,在第2個月,厄貝沙坦較氨氯地平和對照組更顯著降低蛋白尿(p<0.0001);在隨後的3-48個月,厄貝沙坦維持穩定的蛋白尿下降速度,約1g/24h12。
一項大型真實世界回顧性研究,共納入170,000例成年高血壓患者,旨在比較以ARB為基礎的降壓治療方案的血壓達標率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研究結果顯示,ARB+HCTZ聯合降壓達標率、卒中事件發生率亦優於其他ARB方案。
小結:
高血壓是卒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可導致卒中風險增加56%,35%的首次卒中患者具慢性腎髒疾病。故對於高血壓合並卒中患者,血壓控製達標的同時,還應重點關注靶器官保護,尤其是腎髒保護,厄貝沙坦/HCTZ強效降壓達標,同時具腎髒保護作用,是高血壓合並卒中患者的理想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