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髒驟停是一個主要的醫療負擔,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各種治療幹預,如誘導低溫、抗心律失常藥物和冠狀動脈造影的臨床價值仍不確定。糖尿病(DM)與各種心血管並發症有關,包括心髒驟停(心髒驟停)。此外,通過空腹血糖(FBG)評估的DM嚴重程度與心髒驟停風險相關。然而,FBG的長期變化是否會影響心髒驟停風險仍有待確定。
近日,心血管代謝疾病領域權威雜誌Cardiovasc Diabetol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這項研究使用了2009年和2011年連續的全國健康篩查數據。在每次健康篩查時測量FBG,ΔFBG計算公式為2011年FBG-2009年FBG值。
總的來說,2801153人被分析,平均隨訪時間為6.33年。與正常血糖組(−20≤ΔFBG<20)相比,20≤ΔFBG<40、40≤ΔFBG<100和ΔFBG≥100組心髒驟停風險分別增加25%(調整後風險比[HR]=1.25;95%置信區間[CI]為1.16-1.35;p<0.001)、66%(調整後HR=1.66;95%CI為1.49-1.86;p<0.001)和2.9倍(調整後HR=2.85;95%CI為2.37-3.44;P<0.001)。
在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ΔFBG和心髒驟停之間的關聯保持不變,但在沒有糖尿病的人群中則不在相關。然而,性別、年齡、血壓和是否存在心力衰竭不影響ΔFBG和心髒驟停之間的關聯。隨著時間的推移,ΔFBG的降低與心髒驟停風險的降低無關:ΔFBG<-40組調整後的HR為1.11(95%CI為0.98-1.27;p=0.113),−40≤∆FBG<−20組調整後的HR為1.12(95%CI為1.03-1.22;p=0.009)。
由此可見,在糖尿病患者中,ΔFBG的長期增加可能與心髒驟停風險的增加有關。然而,ΔFBG的長期下降與心髒驟停風險的降低無關。就心髒驟停預防而言,防止FBG增加的行動可以對公共衛生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