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長期心血管和安全結局之間的關係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3-02-15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公認的危險因素。然而,就長期療效和安全性而言,最佳LDL-C水平仍然未知。

        近日,心血管領域權威雜誌Circulation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高風險受試者抑製PCSK9的心血管結局研究(FOURIER)中,27564名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被隨機分為Evolocumab組和安慰劑組,中位隨訪時間為2.2年。在開放標簽擴展(FOURIER-OLE)研究中,這些患者中的6635例患者被過渡到接受Evolocumab治療,無論FOURIER試驗中的初始治療分配如何,這些患者被額外的隨訪5年。

        在這項預先指定的分析中,研究人員評估了FOURIER-OLE研究患者(6559例)的LDL-C水平(前2次LDL-C水平的平均值)與隨後心血管和安全性結局的發生率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還進行了敏感性分析,評估整個FOURIER和FOURIER-OLE研究患者人群的心血管和安全性結局。研究人員采用多變量建模來調整與達到的LDL-C水平相關的基線因素。

        在FOURIER-OLE研究中,分別有1604例(24%)、2627例(40%)、1031例(16%)、486例(7%)和811例(12%)患者達到LDL-C水平<20、20-40、40-55、55-70和≥70 mg/dL。較低的LDL-C水平(降至極低水平<20 mg/ dl)與較低的主要療效終點(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或因不穩定心絞痛或冠狀動脈血管重建入院)風險與關鍵次要療效終點(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相關。

        在初步分析中,較低的LDL-C水平與安全性結局(嚴重不良事件、新發或複發性癌症、白內障相關不良事件、出血性卒中、新發糖尿病、神經認知不良事件、肌肉相關事件或非心血管死亡)的風險增加之間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性。在整個FOURIER和FOURIER- OLE隊列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最長隨訪時間為8.6年。

        由此可見,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長期維持低LDL-C水平(降至<20 mg/dL (<0.5 mmol/L))與較低的心血管結局風險相關,且無顯著的安全問題。

關鍵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