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冠狀動脈的這一放射組學特征你忽略了嗎?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3-02-10

        缺血性心髒病主要由梗阻性冠狀動脈疾病(CAD)引起,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梗阻性CAD的治療策略因病變是否有血流動力學意義而不同。血流儲備分數(FFR)是診斷血流動力學意義上的冠狀動脈狹窄的參考標準。然而,由於其具有侵入性和所需醫療費用較高,FFR的臨床應用十分有限。

        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CTA)是一種十分具有臨床價值的無創成像方式,可以更加安全地排除阻塞性CAD,並被最近的指南推薦為CAD中等預檢概率患者的一線診斷方法。盡管CCTA被廣泛使用,但其對缺血性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特異性較低,因此導致了高比例的不必要侵入性檢查的實施。由於計算流體力學和機器學習(ML)的技術發展,可以根據CCTA圖像計算出無創的CT-FFR值以評估病變的血流動力學意義。然而在有嚴重鈣化的病變中,CT-FFR的診斷性能明顯下降。

        血管炎症被認為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一個主要因素。冠狀動脈周圍脂肪組織(PCAT)與周圍的冠狀動脈壁雙向互動。通過CCTA量化的PCAT CT衰減是冠狀動脈炎症的敏感生物標誌物。以前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單獨的CCTA相比,PCAT CT衰減與CCTA的結合能夠提高識別血流動力學意義的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性能。此外,放射組學可以提取大量無法從醫學圖像中直觀評估的定量特征。然而,臨床上對PCAT的放射組學分析與CT-FFR相結合是否能提高冠狀動脈狹窄血流動力學意義的診斷準確性仍不明確。

        近日,發表在European Radiology雜誌的一項研究參照有創FFR,評估了PCAT聯合CT-FFR的放射組學分析對檢測有功能意義的冠狀動脈狹窄的附加價值。

        本項研究回顧性地納入疑似或已知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這些患者在1個月內進行了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CCTA)、有創冠狀動脈造影(ICA)和FFR。研究提取了基於病變的PCAT的放射組學特征,並測量了病變特定的CT-FFR值、CCTA得出的直徑狹窄、病變長度和PCAT的衰減。以FFR值為參考標準,評估放射組學模型、CT-FFR和聯合模型檢測梗阻性狹窄的診斷性能。

        本研究共納入146名患者的180個病變。所有病變按2:1的比例被分為訓練組和驗證組。CT-FFR模型在預測血流動力學意義上的狹窄方麵表現出最高的曲線下麵積(AUC)(訓練為0.803,驗證為0.791),其次是放射組學模型(訓練為0.776,驗證為0.744)。然而,上述兩個模型的AUCs之間沒有發現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當CT-FFR與放射組學模型相結合時,訓練隊列的AUC達到0.900,驗證隊列達到0.875,明顯高於單獨的CT-FFR和放射組學模型(均P<0.05)。

        研究表明,在識別缺血性冠狀動脈狹窄方麵,PCAT放射組學模型的診斷性能與CT-FFR相當。其中,在CT-FFR的基礎上增加PCAT放射組學模型對識別梗阻性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能力有顯著的附加價值。

關鍵字:冠狀動脈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