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高質量試驗表明,秋水仙堿的抗炎作用降低了心肌梗死和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秋水仙堿在非冠狀動脈搭橋術合並體外循環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近日,危重病醫學領域權威雜誌Critical Car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旨在評價秋水仙堿對接受非冠脈搭橋心髒手術患者心肌保護的作用。
患者被隨機分配到秋水仙堿組或安慰劑組,從預定心髒手術前72小時開始,至此後5天(每天0.5 mg)。該研究的主要終點為術後48 h心肌肌鈣蛋白T (cTnT)水平,次要終點為肌鈣蛋白I (cTnI)、肌酸激酶mb (CK-MB)、炎症標誌物(降鈣素原、白細胞介素-6等)、不良事件(30天死亡率、卒中、ECMO和IABP使用等)。
該研究共有132例患者接受了非冠狀動脈搭橋術心髒手術,其中11例因腹瀉(n = 6)和主動脈交叉夾鉗時間長於2 h (n = 5)被排除在外,59例被分配到秋水仙堿組,62例被分配到安慰劑組。與安慰劑組比較,秋水仙堿組術後48 h的cTnT(中位數:0.3 μg/L, IQR 0.2 ~ 0.4 μg/L,中位數:0.4 μg/L, IQR 0.3 ~ 0.6μg/L, P < 0.01)、心肌肌鈣蛋白I(中位數:0.9 ng/ml, IQR 0.4 ~ 1.7 ng/ml,中位數:1.3 ng/ml, IQR 0.6 ~ 2.3 ng/ml, P = 0.02)、CK-MB(中位數:1.9 ng/ml, IQR 0.7 ~ 3.2 ng/ml,中位數:4.4 ng/ml, IQR 1.5 ~ 8.2 ng/ml, P < 0.01)、白細胞介素-6(中位數:73.5 pg/ml, IQR 49.6 ~ 125.8 pg/ml,中位數:101 pg/ml,IQR (57.5-164.7 pg/ml, P = 0.048)水平顯著降低。安全性評價:與安慰劑組(n = 62)相比,秋水仙堿組(n = 65)顯著降低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征(3.08% vs 17.7%,P<0.01),腹瀉率增加(9.23% vs 0, P = 0.01)。其他不良事件兩組間無顯著差異。
由此可見,與安慰劑組相比,短時間的低劑量秋水仙堿圍手術期療程可以有效地減弱術後心肌損傷和炎症的生物標誌物,並減少術後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