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住院心髒驟停後體溫控製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9-29

根據國際複蘇聯絡委員會2022年的建議以及最新的歐洲複蘇理事會和歐洲重症監護醫學學會指南,心髒驟停後失去意識的成年人應進行體溫控製治療,積極預防發熱。

近日,心血管領域權威雜誌Circulation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旨在明確住院心髒驟停(IHCA)後體溫控製對死亡率和功能結局的影響。

這項由研究者發起的、開放標簽、盲法結果評估、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在德國11家醫院進行了低溫控製(32-34°C)24小時與IHCA後正常體溫進行比較。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180天後的全因死亡率,次要終點包括180天後使用腦功能分類量表的住院死亡率和良好的功能預後。腦功能分類評分1或2分定義為良好的功能結局。

該研究共篩選了1055例患者,249例患者被隨機分配:126例分配到低溫溫度控製組,123例分配到正常體溫組。該隊列的平均年齡為72.6±10.4歲,64%(152/236)為男性,73%(166/227)為心髒驟停,25%(57/231)為休克性心律,自動循環恢複時間為16.4±10.5分鍾。低溫組在IHCA後4.1h內達到目標溫度,常溫組將溫度控製在37.0°±0.9°C達48h。第180天,低溫溫度控製組的死亡率為72.5%(120例中有87例),而正常體溫組的死亡率為71.2%(118例中有84例)(相對危險度為1.03[95%CI為0.79-1.40];P=0.822)。體溫控製組的住院死亡率為62.5%(120例中75例),而體溫正常組的住院死亡率為57.6%(118例中68例)(相對危險度為1.11[95%CI為0.86-1.46,P=0.443)。到第180天,體溫控製組的良好功能預後(腦功能1或2類)為22.5%(120例中27例),而正常體溫組為23.7%(118例中28例)(相對危險度為1.04[95%CI為0.78-1.44];P=0.822)。這項研究因無結果而提前終止。

由此可見,與正常體溫相比,低溫溫度控製並不能改善IHCA後出現昏迷的患者的存活率和180天的功能預後。HACA-IHCA(醫院內心髒驟停後體溫過低)試驗未能發現低溫溫度控製和正常體溫之間的臨床重要差異。

關鍵字:心髒驟停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