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發病幾率非常高的基礎疾病,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製,則可能會導致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比如心梗、腦卒中等等,不過還好,高血壓並不會悄悄的到來,一旦血壓升高,身體則會出現幾種比較明顯的表現。
血壓和血壓測量
我們通常說的血壓指動脈血壓,就是血液在動脈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即高壓和低壓。
一般人群中,血壓在90-139/60-89mmHg屬於正常血壓,在90-119/60-79mmHg屬於理想血壓。大家可以到醫療機構測量血壓,也可以在家中自測。
在家自測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合適的血壓計和袖帶。家庭血壓計首選電子血壓計,年輕人選用臂式或腕式均可,老年人選用臂式測量更準確。大多數人可使用標準規格袖帶(寬13-15cm,長30-35cm),肥胖者應使用大規格袖帶,兒童或臂圍過小者應使用小規格袖帶。
測前保持平靜。測血壓前30分鍾內不要運動、喝咖啡和吸煙。測前要排尿,靜坐休息3-5分鍾。
測時注意體位。測血壓通常采用坐位,也可采用仰臥位,測血壓時袖帶要與心髒保持在同一高度。初次測量血壓時,左右兩隻手臂都要測量,如兩側無差別或差別小於5mmHg,測量哪側都可以;如兩側血壓相差較大,但不超過20mmHg,以血壓高的一側為準,且以後固定在這一側;如兩側血壓相差超過20mmHg,則需詢問專業醫生。
把握頻度。既往血壓正常者,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初診高血壓、治療早期或雖經治療但血壓尚未達標者,建議每日監測血壓2-3次;經治療血壓控製良好者,每周至少監測早、中、晚血壓各1次,如有不適隨時測量血壓。
科學防治高血壓
高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高血壓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不良飲食習慣、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壓力過大等。除遺傳因素外,其他因素得到控製和改善有利於血壓控製。
繼發性高血壓一般是其他疾病引發的血壓升高,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腎動脈狹窄、某些腎髒或腎上腺疾病等。這些疾病得到治療後,血壓也會隨之降至正常值。如果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需在1-4周內再測量2-3次,如果每次測量都達到上述數值,可診斷為高血壓。
初發高血壓,大多數人是有症狀的,但因症狀輕或不典型,容易被忽略。高血壓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痛、頭腦不清楚、困倦、睜不開眼、疲乏等。如出現上述症狀,建議測量一下血壓,明確是否由血壓升高造成。高血壓本身症狀不可怕,但它會引起並發症,而且並發症不可逆轉。高血壓並發症主要有心髒損害、腦損害、腎髒損害、血管損害、眼睛損害等。
降服高血壓的新進展
第一支疫苗以失敗告終後,仍有不少科學家們致力於高血壓疫苗的研發,但結果並不令人十分滿意。
多年過去,高血壓疫苗的研發仍在繼續。來自武漢協和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心內科主任廖玉華專家,在2004年攜團隊開始研發了一種名為“ATRQβ-001”的高血壓疫苗,已經開始完成小鼠動物實驗。
據了解,廖玉華教授團隊的實驗對象為250g的大鼠與小白鼠,通過對其注射高血壓疫苗後發現大鼠和小白鼠的血壓值均有下降,平均下降19毫米汞柱和35毫米汞柱。
廖玉華教授團隊所發明的高血壓疫苗十分方便,通常每1~3個月注射一次即可,與傳統降壓藥物相比具有降壓效力更持久以及能長期平穩且有效降壓的特點,可以說,高血壓疫苗的這一優勢將改善高血壓治療的控製率與患者的依從性。
“ATRQβ-001”也正是網上熱度最高的高血壓疫苗,網傳今年將上市。不過,日前廖玉華教授在《中國新聞周刊》的采訪中曾透露,所研發的高血壓疫正在中試樣品開發過程中,最快預計2026年才能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