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期間腦微出血情況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6-21

        腦微出血(CMBs)是指血液成分通過脆弱的腦微血管壁外滲。通過係統的腦磁共振成像檢查,研究人員可以從健康老年人檢查結果上觀察到腦微出血(CMBs)。急性誘發因素在CMBs中的潛在作用尚未明確。

        近日,心血管領域權威雜誌Circulation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的目的是描述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後新CMBs的發生率,並確定與新的CMBs相關的臨床和手術因素,包括止血措施和抗凝治療。

        研究人員評估了一組因CMBs而接受TAVR治療的症狀性主動脈狹窄患者的前瞻性隊列。在TAVR前後分別進行標準化的神經功能評估、腦磁共振成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止血措施分析。兩名不了解臨床數據的獨立神經放射科醫生報告了手術前磁共振成像檢查結果中微出血的數量和位置,以及手術後磁共振成像中新發微出血情況,同時評估了新發微出血和術後6個月的神經功能結局相關的指標。

        84例患者(男性占47%,平均年齡為80.9±5.7歲)納入研究。術前磁共振成像檢查顯示,22例患者(26%[95%CI為17%-37%])至少有1次微出血。TAVR後,19例(23%[95%CI為14%-33%])患者出現新的微出血。新微出血的發生與基線微出血的存在和彌散加權成像超信號無關。在單變量分析中,既往出血史(P=0.01)、較高的肝素總劑量(P=0.02)、延長的手術時間(P=0.03)、缺乏魚精蛋白逆轉(P=0.04)、較高的最終激活部分凝血酶活時間(P=0.05)、較低的最終血管性血清學因子高分子量多聚比(P=0.007)和較低的最終用腺苷二磷酸閉合時間(P=0.02)與術後新的微出血發生有關。在多變量分析中,透視手術時間每延長5分鍾(比值比為1.22[95%CI為1.03-1.73]);P=0.02)和術後獲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陷(1.42[95%CI為1.08-1.89];P=0.004)與術後發生新發的微出血獨立相關。6個月時,新發CMBs與神經功能結局或生活質量的變化無關。

        由此可見,1/4接受TAVR的患者在手術前有CMBs,1/4的患者出現新的CMBs。程序性或抗血栓管理和獲得性血管性血腫因子缺陷的持續存在與新的CMBs的發生有關。

關鍵字: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