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後,如何解決殘餘心血管風險還是個問題。
目前,殘餘膽固醇、脂蛋白 (a) [Lp(a)] 和炎症水平被認為是主要的殘餘心血管風險因素。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建軍、劉慧慧等進行的研究顯示,這三者水平升高的“組合拳”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
研究者表示,該研究提示納入殘餘風險因素進行評估是改善極高危人群分層的較好的策略。
研究顯示,在慢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與無MACE事件者相比,發生心血管事件者殘餘膽固醇、Lp(a)和炎症水平均更高。
Kaplan–Meier分析顯示,較高水平(高於中位水平)殘餘膽固醇、Lp(a)或炎症的患者較低於中位水平者,其無事件生存率明顯降低。
將殘餘膽固醇、Lp(a)或炎症水平合並分類顯示,那些三者全升高者比低水平者無時間生存率明顯較低。
進一步校正潛在變量可見,高水平殘餘膽固醇和Lp(a)分別增加47%與40%的心血管事件風險。
而且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的殘餘膽固醇和Lp(a),分別增加26%和24%的心血管事件風險。
而高敏C反應蛋白輕微但不顯著增加MACE 風險。
進一步分層分析顯示,殘餘膽固醇、Lp(a)和高敏C反應蛋白升高的患者增加了99%的風險,風險增加尤其在LDL-C <2.6 mmol/L的患者中更為顯著。
這項研究共納入6839例慢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平均年齡58.1歲,72.4%為男性。
平均隨訪54.93個月間,發生462例心血管事件,其中包括197例心血管死亡,94例非致死性心梗和171例腦卒中。
患者均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有無心血管事件事件的患者其入院或出院時他汀類藥物治療強度,和出院時他汀類藥物使用比例均可比。
所有患者根據殘餘膽固醇、Lp(a)和炎症的中位水平(分別為0.44 mmol/L、15.80 mg/dl、1.31 mg/L)進行了分類以及合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