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由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生的氧化三甲胺(TMAO)已成為熱門研究對象。
此前,阜外醫院顏紅兵團隊曾發現,TMAO可用來判斷ST段抬高心梗患者的斑塊破裂風險,從而改善其危險分層和治療;另外,血漿TMAO水平是支架內新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預測因素,可為極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患者的危險分層和臨床治療提供指導依據。
北京醫院張亞男、於雪發表的一項劑量-反應 Meta分析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漿 TMAO 水平升高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風險。
6月9日,顏紅兵團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進一步發現,對於合並心衰的急性心梗患者來說,血漿TMAO水平升高也是預後差的風向標,尤其是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較高者。
該研究顯示,血漿TMAO水平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梗複發、因心衰再次入院)發生風險之間呈S型曲線關係。
與TMAO水平處於最低三分位(< 4.74 μmol/L)者相比,TMAO水平處於最高三分位(> 9.52 μmol/L)者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85%,而TMAO水平處於中間三分位(4.74~9.52 μmol/L)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並未增加。
在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高於中位數(6.68 mg/L)時,TMAO水平每升高1 μmol/L,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增加20%;按照三分位,隨著TMAO水平升高,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呈增加趨勢;TMAO水平處於最高三分位者的無事件生存率顯著降低。
而在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6.68 mg/L的患者中,未見TMAO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之間存在類似的關係。
該研究於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從阜外醫院連續納入985例合並心衰的急性心梗患者,中位隨訪716天期間,14%的患者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