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tension: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清尿酸與腦血管事件相關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6-10

缺血性腦卒中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頸動脈斑塊內尿酸濃度及其與腦血管事件之間的關係尚未被評估或量化。血清尿酸是全身炎症的標誌,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然而,其與頸動脈斑塊不穩定和卒中發病機製的關係也並不明確。

近日,心血管權威雜誌Hypertension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的患者中,研究人員的目的是確定有症狀與無症狀頸動脈斑塊中尿酸含量是否存在差異,以及血清尿酸是否與腦血管症狀(卒中、短暫性缺血發作或眩暈)相關。

研究人員在受試者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時收集了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數據,並采用格莫裏甲基苯丙胺銀染色和抗尿酸免疫組化染色評估了尿酸的情況,並采用酶比色法測定了尿酸的含量。臨床資料是通過回顧性審查來獲得的。

研究人員采用格莫裏甲基苯丙胺銀染色(20[86.9%] vs. 2[22.2%];P=0.001)和抗尿酸免疫組化(16例[69.5%] vs. 1例[11.1%];P=0.004)在有症狀斑塊(n=23)和無症狀斑塊(n=9)的頸動脈斑塊中檢測到了尿酸存在。有症狀斑塊中尿酸濃度高於無症狀斑塊(25.1[9.5] vs. 17.9[3.8]µg/g;P=0.021)。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前,有症狀患者(n=341)的血清尿酸水平高於無症狀患者(n=146)(5.9[四分位數範圍為4.6-6.9]mg/dL vs. 5.2[四分位數範圍為4.6-6.2]mg/dL;P=0.009)。

由此可見,目前的研究支持尿酸在頸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製中作為一個潛在的組織參與分子和全身性生物標誌物的潛在作用。尿酸可能為斑塊不穩定性和隨後的缺血性腦血管事件提供一種解釋機製。

關鍵字: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