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柳葉刀:少吃鹽沒啥用,無法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風險!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6-10

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調味料,沒了鹽很多菜肴都會失去靈魂。但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過量的食鹽攝入也會對健康產生消極影響。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應超過5g。

在全球範圍內,中國是食鹽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美國心髒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一項係統綜述顯示,在過去的近40年內,中國人的鈉攝入量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換算成食鹽的攝入量則達到推薦最高攝入量的2倍!

中國成人平均24小時尿鈉排泄的時間趨勢

鈉是鹽的主要成分之一,減鹽更多關注的是減鈉。今年5月,世界高血壓聯盟(WHL)發布了“關於減少飲食中鈉(鹽)攝入量”的全球行動倡議,指出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僅2019年飲食中過量鈉攝入導致超過180萬的死亡病例,而飲食中鈉的攝入量減少30%可在25年內預防全球4000萬人死亡!

一直以來,飲食限製鈉被認為是防止體液超負荷、改善心衰患者臨床結果的一大機製,100多年來也作為飲食建議之一提供給心髒病患者。

然而,支持這一建議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證據並不多。限製心衰患者的飲食鈉真的有必要嗎?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呢?

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學者開展了一項迄今規模最大的減少鈉攝入量與心力衰竭關係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涵蓋6個國家的參與者。結果發現,減少鈉攝入量無法改善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因心血管原因而急診或住院的風險,但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及心衰嚴重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這項“顛覆認知”的研究發表在柳葉刀上。

2014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間,研究者從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新西蘭的26個地點共招募到806名成年慢性心衰患者(定義為NYHA心功能分級2-3級),並被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低鈉飲食組(n=397人)或常規護理組(n=409人),兩組患者的基線特征相匹配。

患者每日的飲食由專業營養師指導,總熱量在正常範圍內,三大營養素的占比分別為:蛋白質15-20%,碳水化合物50-55%,脂肪25-30%,飽和脂肪7%,與大多數心血管飲食指南一致。總幹預時長為12個月,再加上12個月隨訪。

入組時,低鈉飲食組的鈉攝入量中位數為2286mg/天,而常規護理組為2119mg/天,不具有統計學差異。

幹預過程中,6個月時,低鈉飲食組的鈉攝入量中位數為1649mg/天,而常規護理組為2021mg/天。

12個月時,低鈉飲食組的鈉攝入量中位數為1658mg/天,而常規護理組為2073mg/天。常規護理組的鈉攝入量比低鈉飲食組高出415mg/天,組間差異顯著(p<0.01)。

但在長達一年的幹預中,兩組在體重、收縮壓、總能量攝入等方麵沒有顯著差異。

兩組的鈉攝入量、血壓、體重和能量攝入量的變化

對比兩組在幹預過程中疾病情況發現,12個月中,低鈉飲食組的397名患者中,有60名出現了心血管相關住院或急診以及全因死亡的情況,占比為15%。

而常規護理組的409名患者中,有70名出現了相似狀況,占比為17%,與低鈉飲食組相比沒有統計學差異。

低鈉飲食組和常規護理組中,分別有22例和17例發生了全因死亡,有40例和51例因心血管原因而住院,有17例和15例患者因心血管原因去醫院急診,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0.05)。也就是說,低鈉飲食並不會降低心衰患者急診、住院及死亡的風險。

組間複合結局、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相關住院、心血管相關急診的區別

不過,在幹預期間,低鈉飲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有了明顯改善,患者的堪薩斯城心肌病調查問卷(KCCQ)評分的增加高於常規護理組。

根據基線調整後,12個月幹預結束的低鈉飲食組KCCQ綜合評分增加了3.38分,臨床總結得分增加了3.29分,身體極限評分增加了3.77分。

此外,幹預後,兩組間的NYHA心功能等級產生了統計學差異,低鈉飲食組比常規護理組更有可能改善一個NYHA等級,即降低膳食鈉的攝入能讓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得到持續改善。

兩組間生活質量評分及心衰程度等級變化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Justin A Ezekowitz教授表示,我們不能像之前那樣認為,減少鈉鹽攝入量能降低所有心髒病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風險,隻能說這一做法能夠提高心衰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

雖然心髒病相關的臨床結果沒有顯著變化,但科學家認為,繼續堅持建議心衰患者控製鈉鹽攝入量仍是利大於弊。

不過,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沒有對患者采用盲法導致偏倚的存在、沒有收集患者尿液或其他生物標誌物的數據、幹預和隨訪的時間有限等等。但研究者也將進一步對參與者進行為期24個月和5年的隨訪,以確認減少飲食鈉攝入是否能維持長期的健康益處。

關鍵字:心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