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1年中國心血管病醫療質量報告,我國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9.9%有心衰。
關於心力衰竭診治進展,心髒病學教父Eugene Braunwald近期認為,70年的心衰治療史的發展,就如奧德賽一般凝聚了勇氣、智慧和堅持。
《奧德賽》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兩部史詩之一,相傳為盲詩人荷馬所作。這部史詩是西方文學的奠基之作,充分表現了處於童年時期的人類發揮大智大勇、不屈不撓地戰勝自然的積極進取精神。
70年前,23歲的Braunwald還是紐約大學和貝爾維尤醫院的醫學生,那個時候他開始接觸心衰患者的管理。
彼時的治療手段很有限,就是低鹽飲食,給給洋地黃和美拉魯利。
美拉魯利是一種較弱的有機汞利尿劑。出院後的心衰患者需每周門診注射這種藥。
治療手段匱乏的結果就是,很少患者出院後存活超過3個月,患者常因肺水腫而亡。
這也使得Braunwald更為深切地了解到心衰患者的痛苦,也更為關注心衰。
年輕的Braunwald在完成臨床培訓後,又在貝爾維尤心肺實驗室擔任研究員,參與了一些心衰血流動力學的早期研究。
之後又在馬裏蘭州貝塞斯達國家心髒研究所(現為NHLBI)的心血管生理實驗室進行工作,研究了貓科動物正常和衰竭心髒的後負荷與肌肉縮短程度及速度之間的反變關係,並開發了左心室射血分數和等長收縮期心室壓力上升速率兩種評估患者心室功能的指標。
一切努力均會有所回報。Braunwald回憶,從1952年到如今,心衰的治療變化很大。
噻嗪類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β-受體阻滯劑、SGLT2i,驚喜接踵而來。
外科治療和器械治療也開花結果。
南非首個患者成功接受心髒移植後,心髒移植的開展也推動了為晚期心衰患者提供機械支持裝置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為當前對基因改造的供體進行異體移植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左心室輔助裝置、植入式心髒複律/除顫器、心髒再同步化裝置等逐步用於心衰患者。
Braunwald指出,雖然心衰治療取得巨大進展,但這種疾病仍然是致死致殘的重要病因。
鑒於當前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心衰最常見的原因,他認為,運用現代手段應從生命早期開始,減少並消除ASCVD危險因素及其進展。防勝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