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消融術(CA)是一種安全、經濟有效的治療技術,可被認為是有症狀的室上性心動過速(SVT)的一線治療策略。CA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控製患者症狀以及獲得較高的滿意度相關。從經濟角度來看,對症狀嚴重的患者進行CA治療證明具有成本效益。但是當前數據表明從SVT診斷到CA手術的平均時間可能長達14年,提示CA可能存在延遲。
近日,心血管疾病領域權威雜誌JAHA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旨在評估SVT患者將CA作為一線治療的相關預測因素。
該模型來自於一個三級中心的SVT或心室預興奮CA患者組成的回顧性隊列。在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中,研究人員將臨床和人口特征作為自變量,非轉診的CA作為一線治療的因變量。在350例患者的20個臨床人口統計變量中,有10個納入了初始logistic回歸分析:包括年齡、女性、ECG上存在預興奮、心悸、呼吸困難和胸部不適、消融術前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數量、伴隨症狀的數量、症狀持續時間和因SVT而在急診就診。
經多變量調整分析,年齡(比值比[OR]為1.2;95%可信區間為1.01-1.32;P=0.04)、室上性心動過速時伴有胸部不適(OR為2.7;95%可信區間為1.6-4.7;P<0.001)和消融術前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數量(OR為1.8;95%可信區間為1.4-2.3;P<0.001)與將CA作為SVT一線治療之間存在正相關性。
由此可見,在這項Logistic回歸分析中,CA作為一線治療的獨立預測因素表明,導管消融對哪些患者最有利,在決策過程中存在偏差,這一醫療決策中的偏差導致導管消融術使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