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的臨床意義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6-06

全身性炎症和心力衰竭(HF)之間有很強的相互關聯和潛在的協同作用。而外周組織炎症介質可以影響HF的發生和發展,HF患者的壓力負荷過載和剪切應力可能導致心肌促炎細胞因子釋放。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作為全身性炎症的標誌,在包括心力衰竭在內的幾種慢性疾病狀態下,NLR與較差的患者預後相關。然而,對於經導管或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或SAVR)治療的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隨訪期間基線NLR升高或NLR水平變化對患者預後的影響目前尚未明確。

近日,心血管疾病領域權威雜誌JAHA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主動脈導管置換術(PARTNER)I、II和S3試驗/注冊的5881例嚴重主動脈狹窄患者中,他們接受了TAVR或SAVR治療,且這些患者NLR可用(中位NLR[Q1,Q3]為3.30[2.40,4.90]);平均NLR為4.10;範圍為0.5-24.9),並將NLR作為連續變量和分類變量三分位數進行了評估(低NLR≤2.70,n=1963;中間值NLR為2.70-4.20,n=1958;高NLR≥4.20,n=1960)。

沒有患者在基線時出現已知的感染。與低NLR組相比,高基線NLR與3年死亡或再住院風險增加相關(58.4%vs41.0%;調整後的風險比[aHR]為1.39;95%置信區間為1.18-1.63;P<0.0001),且與治療方式無關。

在接受TAVR和SAVR治療的患者中NLR從基線至2年之間有所下降。基線至1年期間觀察到的NLR降低1個單位與1-3年期間死亡或再住院風險降低相關(aHR為0.86;95%置信區間為0.82-0.89;P<0.0001)。

由此可見,基線NLR升高與TAVR或SAVR後死亡率和再住院增加獨立相關。TAVR或SAVR後觀察到的NLR降低與患者預後改善相關。

關鍵字:主動脈瓣置換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