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心血管疾病,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心腦血管意外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即使應用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全世界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死亡病因最高的頭號殺手,也是人們健康的“無聲凶煞”。
7成多心血管疾病可預防
相關研究表明,造成心血管疾病的14種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教育程度低、吸煙、飲酒、血脂異常、不健康飲食、高鈉飲食、腹型肥胖、握力低、體力活動少、糖尿病、抑鬱、室內空氣汙染(固體燃料烹飪)和室外空氣汙染。
同時,研究發現,除室外空氣汙染外,其他13種危險因素均可通過人為直接改變。由這些危險因素導致的心血管疾病約占全球總病例的70%,死亡人數占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的近75%。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北京醫學心血管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劉巍此前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該研究再次證實如果我們能夠做好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預防,就可以規避近80%的風險。剩下20%左右的心血管疾病即使不可能完全預防,至少也能夠延緩疾病進展,使患者有機會得到進一步的治療。
13項因素危害健康
對這13項可改變風險因素與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劉巍給予了詳細解讀:
高血壓。高血壓是導致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血壓升高會引起供應心髒的冠狀動脈狹窄,從而導致冠心病,也會導致心髒負荷增加,心肌增厚,從而可能引起心髒衰竭。
血脂異常。血脂異常是冠心病的罪魁禍首。人體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是導致冠心病以及冠心病惡化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也會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
空氣汙染。相比室外空氣汙染,室內空氣汙染物的密度會更大、更集中,危害更直接。一項在中國進行的研究顯示,與主要使用燃氣或電力的人相比,經常使用煤炭或木柴做飯的人,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20%。
吸煙。煙霧裏的焦油和尼古丁會刺激血管發生痙攣性改變,損傷人體血管最內部的一層內皮。
不良飲食。碳水化合物會在身體裏轉化成能量,如果攝入過多,代謝不出去,就會轉化為脂肪,增加心腦血管負擔。
教育程度低。通常,知識水平較高的人群,更注重飲食結構的合理性,一般也能堅持規律運動。同時,受教育程度較高人群對不良嗜好的管控力會更強。
腹型肥胖。這類人群往往會患有代謝性綜合征,即存在胰島素抵抗,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
糖尿病。血管糖分的增加,會引起人體內環境的改變,破壞血管內皮細胞,還會促進一些炎性因子的釋放,從而引起血管及全身各個係統血管炎性的改變,包括腦血管、視網膜血管、腎髒的血管都會受到影響。
高鈉飲食。鹽吃太多,會增加體內滲透壓,使人體內血容量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血容量的增加也會加重腎髒負擔,從而引起血壓進一步升高。
握力低、體力活動少。握力和體力活動是姊妹關係。握力是人體素質綜合性的表現,握力低說明人體肌肉強度下降,骨骼減弱,同時也能體現出一個人心髒的健康程度。
飲酒。酒精過多會損害肝髒,而肝髒是人體脂肪代謝的器官。肝髒受損的話,會加重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生。
抑鬱。情緒的過度改變,包括抑鬱都會引起人體內環境的改變,從而引起血管以及血管壁的損傷,最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國人最該重視的六大健康風險
一要控製血壓,二要管住嘴,從飲食方麵調整,避免過鹹、過油的飲食,三要避免吸煙、飲酒。此外,還要邁開腿,堅持運動,控好體重。通過個人努力改變這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就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大部分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都是可控的,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