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左心耳封堵術成功率高,42%同時消融!西京醫院陶淩等全國39家醫院3000例患者分析

作者:朱朱 文韜 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日期:22-06-04

        對於房顫患者來說,左心耳封堵術正成為抗凝治療的一種替代治療方案。

        5月31日,JAMA網絡開放子刊西京醫院陶淩等發表的一項覆蓋我國39個醫療中心的隊列研究(RECORD研究)表明,在我國經皮左心耳封堵成功率高,圍術期並發症和短期不良事件發生率低,其中42%在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同時進行射頻消融或冷凍消融治療。

        該研究還發現,患者的預後與各醫療中心的年手術量有明顯關聯。

        該研究於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連續納入3096例接受左心耳封堵術的房顫患者,平均年齡69歲。

        患者均屬於高中風風險(平均心血管風險評分4分)、中-高出血風險(平均出血風險評分2.4分)人群。

        41.6%的患者在局麻下行左心耳封堵術,15.9%僅在熒光透視指導下手術,41.9%在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同時進行了射頻消融或冷凍消融治療。手術成功率為97.9%。

        術後7天內,9 例患者死亡、發生中風或全身性栓塞,包括2例因心髒驟停導致心血管死亡、2 例出血性中風和 5 例缺血性中風。

        2例出現危及生命或致殘的出血事件,22例發生大出血事件。共37例患者出現手術並發症,包括3例與血管入路相關的並發症,12 例與器械相關的並發症和20例心包積液。

        術後8~30天,又有6人死亡,其中1人死於出血性中風,1 人死於缺血性中風。

        30天隨訪結束時,由死亡、中風、體循環栓塞組成的終點事件發生率為0.52%,威脅生命的出血和大出血發生率為1.23%。

        作者表示,有小規模登記和Meta分析顯示,左心耳封堵術與消融聯合治療房顫是可行、安全的。但也有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術後的電隔離可能很困難,可能會導致短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房顫複發的風險增加。但在RECORD 研究中,聯合治療未增加短期不良事件,研究將進行長期隨訪來評價其效果。

        該研究顯示,與年手術量<40例的中心相比,在年手術量≥40例的醫療中心,左心耳封堵術成功的可能性提高了近一倍(HR=1.97),而威脅生命的出血或大出血發生風險則顯著降低,降幅為58%。

        而手術時的麻醉類型(局麻或全麻)、影像指導模式(經食管超聲心動圖、熒光透視、心腔內超聲)、是否聯合消融與左心耳封堵術成功率及30天血栓和出血事件無明顯關聯。

        該研究中采用的左心耳封堵器為WATCHMAN封堵器。

        作者指出,關於左心耳封堵術後抗栓藥物的應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左心耳封堵專家共識建議,出血風險高(HAS-BLED評分≥3分)的患者術後1個月內應接受口服抗凝藥或新型口服抗凝藥單藥治療,出血風險低的患者則建議用阿司匹林+口服抗凝藥或新型口服抗凝藥。但這些建議的支持證據有限。

        歐洲心髒病學會房顫指南建議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國心髒病學會房顫指南則未做具體建議。

        在該研究中,出院時66%的患者單純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藥治療,術後抗栓藥物的依從率為39%。

        根據中國結構性心髒病介入治療進展報告,2020年中國開展了9 000餘例結構性心髒病介入手術,與前幾年相比增速明顯。巨大的患者群體和市場需求加速了國內左心耳封堵器的研發和上市進程。

關鍵字:左心耳封堵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