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後予以短時間雙重抗血小板治療(DAPT)後再予以氯吡格雷單藥治療的作用和安全性尚未被充分研究。
本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簽的隨機臨床試驗,招募了成功進行過PCI治療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受試患者被隨機分成兩組,接受1-2個月的DAPT繼以氯吡格雷單藥治療(n=2078)或12個月的DAPT+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療(n=2091)。主要終點是12個月內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或預定義的支架內血栓形成)的複合結局和出血事件。次要終點為主要終點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詳細發生率。
2015年12月-2020年6月期間,共招募了4169位患者,其中33位隨後撤出了試驗。納入分析的4136位患者的平均年齡是66.8歲,其中856位(21%)是女性,2324位(56%)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26位(20%)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兩組主要終點和關鍵次要終點的發生情況
截止2021年6月,有4107位(99.3%)患者完成了一年隨訪。對於主要終點,1-2個月DAPT療法劣於12個月DAPT療法,兩組的主要終點發生率分別是3.2%和2.8%(絕對差0.37%;HR1.14,p=0.06)。1-2個月DAPT組和12個月DAPT組的次要心血管事件終點的發生率分別是2.8%和1.9%(絕對差0.90%,HR1.50);次要出血終點的發生率分別是0.5%和1.2%(絕對差-0.63%,HR0.46)。
主要終點和關鍵次要終點的亞組分析
綜上,對於成功進行了PCI治療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1-2個月的DAPT治療後繼以氯吡格雷單藥治療的淨臨床效益劣於標準的12個月DAPT療法,雖然出血事件減少,但心血管事件數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