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第二十四屆全國介入心髒病學論壇(CCIF 2021)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召開。本次大會心電生理與起搏論壇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張澍教授一如既往對2020年心律失常領域所發表的研究進行了梳理,並評選出年度“心律失常領域十大研究”,希望這些研究和這項工作能推動我國心律失常事業的發展。
第一、心房顫動患者早期節律控製有望獲益
心房顫動早期節律控製能否帶來獲益尚不明確。EAST-AFNET 4研究旨在評估相較於指南推薦的常規治療,早期通過藥物或消融進行房顫節律控製能否改善預後。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治療組相比,早期節律控製組的心血管死亡、腦卒中、心力衰竭加重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所致住院組成的複合終點顯著減低。研究不僅為房顫節律控製策略優勢再添新證,同時進一步強調了房顫早期幹預、綜合管理等重要性理念。
第二、冷凍球囊導管消融作為陣發性心房顫動的初始治療優於藥物
目前多數指南建議對於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應先嚐試一種或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療效不佳時可考慮消融治療。EARLY-AF和STOP AF First兩項研究結果評估了對於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冷凍球囊導管消融作為首選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EARLY-AF和STOP AF First兩項試驗結果一致表明,對於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冷凍球囊導管消融作為首選治療,效果明顯優於藥物治療且安全性良好。
第三、脈衝電場消融持續性心房顫動安全持久
脈衝電場消融(PFA)作為一種新型房顫消融技術,因其具有組織選擇性、放電時間短等優點而備受關注。PersAFOne研究旨在評估PFA在持續性房顫患者行肺靜脈隔離(PVI)和左心房後壁(LAPW)消融的安全性和消融效果持久性。該研究結果顯示PFA安全易行,在持續性房顫消融中具有良好的消融療效和持久性。
第四、聯合Marshall靜脈逆行乙醇灌注有望改善持續性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效果
VENUS研究是一項評估Marshall靜脈逆行乙醇灌注消融聯合導管消融治療持續性房顫的臨床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對於持續性房顫患者,與單獨導管消融相比,導管消融聯合Marshall靜脈逆行乙醇灌注消融可改善持續性房顫患者的消融效果。
第五、心內外膜同步標測揭示室性心動過速的三維折返機製
既往關於瘢痕相關性室性心動過速的研究主要基於計算機模擬和心肌梗死動物模型。隨著多電極導管接觸標測技術的研發,臨床上可通過高密度導管行室速下快速標測。2020年3月一項中外研究人員對瘢痕性室速患者進行心內外膜同步標測的研究通過係統和詳盡的電生理分析,描繪了室速折返環的三維激動模式。該研究是目前最大規模的心內外膜同步標測瘢痕性室速折返環的研究。參照該研究的標測和分析方法有助於準確定位關鍵峽部,指導精準消融,為瘢痕相關性室速導管消融的臨床應用帶來了更大希望。
第六、ICD對心髒性猝死一級預防有效性的再評估
ICD在SCD的一級預防的應用,全球範圍內仍存在不足,同時部分醫師質疑其效能。旨在評估現代治療中ICD對SCD一級預防有效性的EU-CERT-ICD研究以及另一項SCD-HeFT研究的長期隨訪結果顯示均充分肯定了ICD一級預防所帶來的生存獲益,同時也表明ICD的療效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異,醫生在臨床決策中需充分對患者做個體化分析。
第七、ICD植入前進行預防性室性心動過速消融並不優於延遲消融
射頻消融可顯著降低ICD植入患者的室速再發率,但目前室速消融的恰當時機及其對病死率和心衰進展的影響仍備受爭議。BERLIN VT研究旨在比較植入前預防性室速消融和植入後延遲性室速消融(3次ICD放電治療後)在植入ICD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在ICD植入前進行預防性室速消融並不能明確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預後。
第八、雙束支起搏再創心髒傳動係統起搏新突破
左束支起搏(LBBP)接近生理性起搏,並彌補了希氏束起搏的部分不足,目前已在臨床上積極開展。然而,臨床實踐中,LBBP常會造成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雙心室激動不同步,進而學者在考慮對遠期預後造成不利影響。陳柯萍教授團隊發表的研究首次提出了雙束支區域起搏(BBBP)策略,即利用雙極導線的頭端(陰極)起搏左束支區域,陽極環起搏右束支區域,從而實現雙心室同步化。該研究驗證了通過一根雙極心室導線實現BBBP的可行性,這種起搏策略較LBBP更貼合生理狀態,可達到更理想的雙心室同步激動的效果,期待更多的研究來驗證其遠期臨床獲益。
第九、不同心房顫動篩查策略的綜合評價
近年來房顫新型篩查手段及策略層出不窮。LOOP研究的部分數據分析旨在綜合評估不同房顫篩查策略的房顫檢出率。該研究表明,房顫檢出率可隨監測時長、篩查的分散度和篩查次數的增加而升高。
第十、心房細胞產生的降鈣素可為心律失常治療開辟新方法
心房組織纖維化是房顫的一個主要病理生理學特征,但其潛在的分子機製尚不清楚。2020年Nature發表了關於降鈣素在心房纖維化發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研究者提出,恢複受損心肌細胞的降鈣素信號通路可能為房顫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張澍教授總結
2020年度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顫、猝死等領域持續發展,多項臨床研究圍繞適應症、最佳治療時機作出詳細論證,在生理性起搏、病理生理學機製基礎研究等方向取得了創新性進展。
相關閱讀:CCIF2021 | 葛均波院士:中國心血管介入器械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