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春: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未來與展望

作者: 尾巴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0-21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房顫危害、機製等認識的逐漸深入,有關房顫藥物治療又有了哪些最新的進展?且聽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的楊新春教授,在10月20日的“長城心髒病學大會2020暨亞洲心髒學會大會2020”上為您娓娓道來。

上遊治療:ARNi、伊伐布雷定或能減少房顫發生

以往房顫上遊治療的主要藥物未RAS阻斷劑、Ω3、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斷劑等,通過控製心房肌纖維化、高血壓,達到阻止房顫發生發展的目的。近年,沙庫巴曲/纈沙坦(ARNi)、伊伐布雷定以及傳統中藥等逐漸用於房顫上遊治療。

俄羅斯團隊發現,ARNi使用6個月,患者的室上速和室性早搏數量減少,同時較治療前,房顫發作頻率明顯降低。

既往研究中,伊伐布雷定、β受體阻斷劑與安慰劑相比,存在增加新發房顫發生風險。而最新研究發現,心髒搭橋術後,聯合應用伊伐布雷定與β受體阻斷劑,患者的圍手術期房室傳導阻滯(AVB)風險明顯低於β受體阻斷劑單藥治療。不僅如此,伊伐布雷定聯合比索洛爾,還可改善圍手術期房顫發生率。

節律治療:盡早節律控製,因人用藥

臨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對於房顫的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增加患者病死率,同時55%~60%接受節律治療的房顫患者存在器質性心髒病。

近期,歐洲發布的控製房顫節律研究,比較了合並心血管風險的早期房顫患者,采用早期節律控製、常規治療兩種策略的心血管事件差異。結果發現,早期節律可減少心血管病死亡、中風風險,還能降低嚴重心血管疾病相關並發症發生率。

因此,對於房顫患者,通過早期節律控製以維持竇性心律,可以減輕症狀、改善心功能,且無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物。

目前,臨床多使用決奈達隆、維納卡蘭、尼非卡蘭和雷諾嗪實現節律控製,近年研究進展頗豐。

決奈達隆以往研究發現,永久性房顫患者應用決奈達隆後死亡風險大增,尤其合並心衰的患者。最新研究卻認為,不伴心功能不全的陣發性房顫患者,應用決奈達隆可降低死亡風險。

維納卡蘭近年,維納卡蘭對新發房顫轉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驗證。相對於同樣應用於房顫急性轉複的伊布利特,維納卡蘭的房顫急診轉複率更高,且轉複房顫時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更低,也更安全。

尼非卡蘭不僅對電複律轉複困難的房顫患者療效顯著,而且在合並預激的房顫患者也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雷諾嗪早期研究顯示,雷諾嗪可預防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房顫發作。最近研究進一步發現,雷諾嗪對房顫的節律維持同樣收效良好,且不增加死亡率、不良事件風險,安全性可觀。

抗凝治療:重點問題仍有待循證解答

有關房顫抗凝治療,仍有不是臨床難題亟待解決,比如急性缺血性卒中恢複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抗凝的最佳時間,NOAC和華法林對心房血栓溶解的差異,起搏器記錄的快心房率事件是否需要抗凝等。

針對上述話題,數項臨床研究正在進行當中。例如timing研究關注房顫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後恢複NOAC的最佳時間;達比加群vs維生素K抑製劑在溶解左房血栓中的作用研究,將左心房血栓患者分為達比加群和維生素K抑製劑兩組,評估左心耳血栓溶解所需時間;還有關注抗凝治療能否改善心房高頻事件患者的預後等相關研究。

總而言之,縱覽當前房顫治療藥物:既有ARNi、伊伐布雷定等新藥陸續用於房顫治療,它們通過盡早控製心髒節律,改善症狀,使患者得到盡早救治;也有決奈達隆、維納卡蘭、尼非卡蘭等原有房顫治療藥物,不斷拓展新的臨床適應證;同時一大批正在進行中的臨床研究,一旦結果問世,必將為臨床房顫治療提供更科學、更豐富、更精準的循證依據。

關鍵字:心房顫動,藥物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