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紅兵:ESC 2020 NSTE-ACS:新建議的循證學依據與臨床實踐

作者:欣小琦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0-20

        在10月20日舉辦的“長城心髒病學大會2020暨亞洲心髒學會大會2020”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顏紅兵教授針對新版指南相較2015版指南更新要點、核心建議與實踐價值進行全麵地分析解讀。

【2015版指南核心建議】

        2015版指南共有10大要點,可以總結為六大核心方麵:

        ·強調GRACE評分

        ·不用β受體阻滯劑的情形

        ·抗栓治療的原則

        ·PCI入路選擇和FFR的價值

        ·優選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情形

        ·強調他汀治療

【2020版指南更新要點】

        新版指南的更新要點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麵,可簡單記憶為“16735”。

16條重要建議

7大變化

新增3節內容

        ·冠狀動脈非阻塞型心肌梗死(MINOCA)

        ·自發冠狀動脈夾層(SCAD)

        ·NSTE-ACS治療中的質量指標(QI)

修訂5個概念

        ·快速納入和排除流程

        ·早期有創策略的風險分層

        ·高出血風險的定義

        ·極高和高缺血風險的定義

        ·證據和相應需要實施RCT之間的鴻溝

【臨床實踐】

        新建議能夠帶來新的臨床實踐嗎?

        首先,就是高敏肌鈣蛋白的臨床應用,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美國,同樣麵臨難題,但歐洲的指南為實踐提供了線索。再有,對即刻可獲得的、對危險分層有指導價值的BNP、NT-Pro BNP等指標,也亟需推廣使用。

        其次,針對抗栓治療,國內尚無普拉格雷,因此需要重新評價替格瑞洛對國人的價值。到底是否需要預處理,還需參照患者情況,降階治療也要實現個體化。

        今年,JACC雜誌連續刊發兩篇,再加上ACC年會報道的1篇,連續三文有關基因檢測的重量級文章。不難預見,基因檢測的臨床前景向好,然而適應證與實踐操作規範尚需明確。

        再有,當前不主張房顫患者接受三聯抗栓治療超過30d,因為會顯著增加出血風險,反而抵消了對缺血終點事件的獲益。

        最後是有創治療,此版指南將其簡單化,更提升了臨床可操作性。

關鍵字:NSTE-ACS,指南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