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陸續有研究發現,白大衣高血壓,即在診室量血壓高而動態血壓監測或自己在家量血壓卻正常,可能也不是好事兒。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Meta分析表明,白大衣高血壓的確對身體有不良影響,這類患者的心血管係統已出現損害,隻不過損害程度小於持續性高血壓患者。
但是,研究者發現,對於白大衣高血壓患者來說,應用降壓藥物並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研究人員從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數據庫搜集截止2019年10月21日發表的相關研究,最終納入25項研究、8100人進行分析。
分析顯示,白大衣高血壓患者的主動脈脈搏波速度、增強指數、內膜中層厚度、室間隔厚度、左室後壁厚度、左室質量指數均高於血壓正常,但低於持續性高血壓患者。
研究者指出,白大衣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係統的上述變化,說明其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較高。
2019年發表的一項覆蓋25 786例白大衣高血壓患者的Meta分析顯示,3~19年期間,與血壓正常者相比,白大衣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36%。
既往有研究發現,在白大衣高血壓患者中,降壓治療可降低診室血壓, 同時不影響動態血壓水平。
但這項新的Meta分析顯示,平均隨訪48個月期間,在接受和不接受降壓治療的白大衣高血壓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並無明顯差異。
研究者認為,短暫的血壓升高可能並不是白大衣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風險增加的主要原因,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和代謝紊亂可能導致其靶器官損害和心血管事件發生。
白大衣高血壓患者通常總膽固醇、血糖水平及體重指數較高,而這些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內分泌和神經係統的紊亂可能會降低口服降壓藥物的療效。
研究者指出,在診室血壓升高的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壓占30%~40%,高齡人群中甚至占50%以上。因此,正確診斷對於避免過度治療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