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MJ:一天一個雞蛋或並不會增加機體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doi:10.1136/bmj.m513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BMJ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適度攝入雞蛋(每天最多一個雞蛋)或與機體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並無關聯,雞蛋是一種高質量蛋白質、鐵和不飽和脂肪酸的廉價來源,但由於其含有膽固醇,在過去十年裏,科學家們關於雞蛋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一直在激烈地爭論著。大量研究都得出了不一致的結果,甚至此前的綜合性分析也並沒有提供一致性的結果,這無疑會造成進一步的混亂。為了評估雞蛋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就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測定人群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因子,相比動物和植物性飲食而言,考慮雞蛋對機體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應非常重要。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從1980年開始長達32年的時間裏重複測定參與者飲食的數據,調查了雞蛋攝入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病例之間的關聯,其中包括非致死性心髒病發作、致死性冠心病和中風;本文研究的數據來自於美國三大隊列研究,即NHS(護士健康研究)、NHS II和HPFS(健康專家隨訪研究),共包括83,349名30-35歲之間的女性護士、90,214名25-44歲之間的女性護士和42,055名40-75歲之間的男性健康專家,在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並未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
【2】Cell:震驚!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代謝物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doi:10.1016/j.cell.2020.02.016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確認了一種腸道微生物的副產品--苯乙酰穀氨酰胺(PAG)--與心血管疾病的發展有關,包括心髒病、中風和死亡。苯丙氨酸是一種存在於許多食物中的氨基酸,包括以植物和動物為基礎的蛋白質來源,如肉類、豆類和大豆。勒納研究所心血管與代謝科學係主任、米勒家族心髒血管胸科研究所預防心髒病和康複科共同主任Stanley Hazen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當苯丙氨酸被腸道內的微生物分解後,它產生的副產品(代謝物)PAG最終會出現在血液中,導致心髒病。
研究者表示,在過去的十年裏,有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腸道微生物在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它與心髒病相關的時候,研究者發現,血液中的PAG會以幾種不同的方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通過對5000多名患者3年多的樣本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PAG水平升高可以預測哪些患者將來會經曆心髒病發作和中風等不良心髒事件,還可以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動物模型和微生物移植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產生的PAG在驅動心血管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
【3】BMJ:40多萬人13年追蹤研究結果 魚油補充劑或與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下降直接相關!
doi:10.1136/bmj.m456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BMJ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有規律地攝入遇有補充劑或能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如心髒病發作和中風等;後期研究者還需要深入研究來揭示達到臨床意義的療效到底需要多大劑量的補充劑。
魚油是英國和其它發達國家最流行的膳食補充劑,有研究證據表明,魚油中Ω-3脂肪酸能幫助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並降低死亡率,但目前研究人員仍然缺少明確的證據;為了深入闡明其中的關聯,研究人員對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共納入了2006-2010年間427,678名40-69歲之間、未患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男性和女性,研究人員讓其完成了關於膳食補充劑(包括魚油)攝入情況的調查問卷。
【4】JACC: 睡眠不規律會提高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doi:10.1016/j.jacc.2019.12.054
人體的生物鍾是新陳代謝,血壓和心率按計劃運行的保證。但是,如果睡眠周期遭到破壞之後,會給人體生理帶來怎樣的影響呢?近日,由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對參與者的睡眠時間和時間進行了測量,發現在五年時間內,睡眠不規律的人群相比睡眠規律的人,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兩倍,相關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雜誌上。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Tianyi Huang和同事們分析了來自一項前瞻性研究中的數據,該研究包括1,992名研究開始時沒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參與者在手腕上佩戴了一個活動跟蹤器,記錄了他們的睡眠時間,為期7天。在隨後的5年期間內,這部分參與者接受了定期隨訪。在此期間,有111名參與者經曆了心血管事件,包括心髒病發作,中風和其他不良事件。
【5】PNAS:心血管疾病治療新突破
doi:10.1073/pnas.1911243117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塔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取得了一項創新發現,為治療包括高血壓在內的心血管疾病鋪平了道路;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血壓的新機製。
研究者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有助於"血流介導性擴張"的新機製,即當動脈中的血流增加時,該動脈就會擴張。
"我們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機製,它有助於流體介導的擴張,揭示了力覺是如何在細胞的分子水平上發生的;細胞感知機械信號的能力對觸覺和痛覺很重要,它們與聽覺有關,但對血壓調節也很重要。
【6】Diabetologia:特殊的腸道激素或會增加個體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doi:10.1007/s00125-020-05093-9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iabetologia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隆德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血液中高水平的胃腸道激素GIP或與機體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直接相關。我們都知道,腸道激素GIP和GLP-1對於胰腺中胰島素的產生至關重要,當我們進食時其會在腸道中產生並調節機體胰島素的產生、營養物質的攝取、食欲和能量使用等,同時其還能作為重要的治療靶點,幫助開發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新型療法。刺激GLP-1釋放的藥物療法除了能夠降低血糖外,其還能保護機體抵禦心血管疾病。
研究者Martin Magnusson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GIP或直接刺激GIP受體的表達或許會產生負麵的心血管效應並誘發機體患上心血管疾病。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來自兩項大規模人口研究計劃中的血液樣本和數據進行分析,試圖闡明GIP和GLP-1與心血管疾病的預後和過早死亡風險直接的關聯。
【7】Nature子刊:高齡生育風險不容忽視,孕婦男性後代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
doi:10.1038/s41598-019-53199-x
在一項針對大鼠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年齡較大的母鼠的胎盤發生的變化導致它們的雄性後代在以後的生活中更有可能出現心髒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在年齡較大的母鼠中,雄性胎兒的生長並沒有雌性胎兒那麼大,這是因為胎盤發育和功能的變化存在性別差異。這些性別差異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雄性後代發生心髒病和高血壓的可能性增加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人類中,超過35歲的女性被認為是高齡產婦。這項研究探究了年齡相當的懷孕大鼠。在年齡較大的母鼠中,對雌性胎兒而言,胎盤在結構和功能上顯示出有益的變化,從而最大限度地支持雌性胎兒生長。在某些情況下,它們的胎盤甚至比年輕母鼠的胎盤更能支持雌性胎兒生長。但是,對於雄性胎兒而言,年齡較大的母鼠中的胎盤變化會限製胎兒生長。
【8】AHA2019:晚上較晚時吃得多的女性更有可能患心血管疾病
新聞閱讀:Evening eating linked to poorer heart health for women
2019年11月16日至18日,美國心髒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科學會議將在美國費城舉行。根據事先發布的一項初步研究,在晚上晚些時候進食更多的女性比沒有進食的女性更有可能患心血管疾病。在這項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時和一年後,使用美國心髒協會發布的心血管健康指南Life's Simple 7指標評估了112名女性(平均年齡33歲,西班牙裔美國人占44%)的心血管健康。然後,這些研究人員在滿足Life's Simple 7指標的基礎上計算出心髒健康評分。
Life's Simple 7是美國心髒協會於2010年1月首次發布的心血管健康指南,通過7項指標改善人們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以達到理想的心血管健康。該指南的目標是從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內將美國心血管健康狀況提高20%,並將美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20%。
這7項指標指的是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為18.5至24.5;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鍾的適度運動或75分鍾的劇烈運動;至少一年前戒煙,或從不吸煙;確保總膽固醇水平低於200 mg/dL;維持血壓低於120/80 mmHg;空腹血糖水平低於100 mg/dL;滿足AHA五個關鍵的健康飲食成分---每天吃超過4又1/2杯水果和蔬菜、每周至少吃兩次油膩的魚(如鮭魚,鱒魚和鯡魚)、少吃甜食、每天吃三份或更多份全麥和每天少吃1500 mg的鈉---中的四個,以保持健康飲食。
【9】Lancet子刊:警惕!體內多餘的脂肪或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發生!
doi:10.1016/S2213-8587(19)30084-1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薩裏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體內多餘的脂肪或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發生的關鍵驅動因素。文章中,研究人員回顧了內髒脂肪和異位脂肪在疾病病理生理學中的作用,並提出了在實踐中測定這些類型脂肪的建議。體內脂肪的積累通常發生於重要器官周圍,其也被認為是內髒或腹腔內脂肪,這些脂肪的積累會增加肝髒、心髒、胰腺及骨骼肌中脂肪的儲存,過量的內髒和異位脂肪反而會影響機體的代謝,從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測定這些脂肪的含量或能改善上述兩種疾病的預測、療法和預防策略。
然而,如果沒有諸如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複雜的技術,研究人員就難以測定這些類型脂肪在機體內部的位置;體重指數能夠用來測定機體的肥胖程度和階段,但其無法提供關於內髒或異位脂肪的信息,盡管如此,減少肥胖及其相關疾病的公衛教育和臨床實踐仍然強調測定BMI,如今研究人員非常清楚,相同BMI指數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存在相當大的變化。
【10】Nat Med:一種特殊的腸道細菌有望降低50%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doi:10.1038/s41591-019-0495-2
2007年,魯汶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腸道細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有益效應,其或能減緩小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此外,相比其它腸道菌群而言,利用該細菌的“巴氏殺菌形式”(滅活形式)甚至能夠更好地保護機體抵禦多種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比如胰島素耐受性、高膽固醇血症或脂肪組織中脂肪的堆積。基於此前的研究結果,近日,魯汶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臨床試驗,即將腸道細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注入人類機體中來觀察其所產生的有益效應;研究人員非常有必要大規模產生這類細菌,同時還應確保受試者免於試驗風險,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
文章中,研究者將Akkermansia注入到過重或肥胖的誌願者機體中,這些參與者均表現為胰島素耐受性(2型糖尿病前驅型)及代謝綜合征,換句話說,其機體中多種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水平較高,這些誌願者被隨機分為3組,即安慰機組、活細菌組和巴氏殺菌處理組,所有參與者都被要求不要改變其飲食習慣和身體活動,Akkermansia作為營養補充劑提供給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