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https://doi.org/10.1136/BMJ.l6744
近日研究人員評估了質子泵抑製劑(PPIs)、組胺-2受體拮抗劑(H2RAs)、硫糖鋁或不進行胃腸道出血預防(或應激性潰瘍預防)對胃腸道出血風險人群預後的相對影響。
本次研究為係統綜述及薈萃分析研究,收集截至2019年3月相關數據。72項研究,包括12660名患者納入本次分析。對於極高危(8%)或高危(4-8%)出血的患者,PPIs和H2RAs與安慰劑或不預防相比,可減少臨床上的嚴重消化道出血風險(PPIs的優勢比:0.61,極高危人群減少3.3%,高危患者減少2.3%;H2RAs的優勢比:0.46,極高危人群風險減少4.6%,高危患者減少3.1%)。與不預防相比,PPIs及H2RAs都可能增加患肺炎的風險(PPIs的風險比:1.39;H2RAs的風險比:1.26),但PPIs和H2RAs不影響患者死亡率。
【2】PM2.5與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風險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l6572
近日研究人員評估了中國184個城市人群中與PM2.5相關的心血管住院風險。
在研究期間,心血管疾病平均每天入院47例,其中缺血性心髒病26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2例,缺血性中風14例,出血性中風2例。在全國平均水平上,PM2.5每增加10 μg/m3導致當日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數增加0.26%,缺血性心髒病住院增加0.31%,心力衰竭住院增加0.27%,心律失常住院增加0.29%,缺血性中風住院增加0.29%,但出血性中風住院未見顯著變化(-0.02%)。全國PM2.5水平與心血管疾病的平均關聯度為輕度非線性,分為50 μg/m3以下、50-250 μg/m35以及高於250 μg/m3三個區間。與PM2.5 15μg/m3相比,PM2.5濃度為15-25、25-35、35-75和75μg/m3或更高的時間段,患者心血管疾病入院率分別增加1.1%、1.9%、2.6%和3.8%。根據預測,若達到中國2級(35 μg/m3)、中國1級(15 μg/m3)和世界衛生組織 (10 μg/m3)的年平均PM2.5限值,將減少中國每年因心血管疾病入院的人數,分別為36448例、85270例和97516例。
【3】健康生活方式與慢病風險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l6669
近日研究人員考察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無重大慢性病預期壽命之間的關係。
本次研究為前瞻性隊列研究,五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從不吸煙,體重指數18.5-24.9,適度的體力活動(≥30分鍾/天),適量飲酒(女性:5-15克/天;男性:5-30克/天)以及較高飲食質量評分(40%以上)。研究的主要終點為沒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預期壽命。50歲時,對於無健康生活方式因素的女性,沒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預期壽命為23.7年,相比之下,存在4或5個健康因素的女性則為34.4年。在50歲時,對於無健康生活方式因素的男性,無慢性疾病的預期壽命為23.5年,而符合4至5種健康生活方式因素人群則為31.1年。對於大量吸煙(每天吸煙≥15支)男性以及肥胖人群(體重指數≥30),其50歲時無慢性疾病預期壽命的比例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