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生教授 | 互聯網心血管病醫院,觀望不如實踐

作者:馬長生 來源:長城國際心髒病學會議在線 日期:19-10-16
|
馬長生 教授

北京安貞醫院

互聯網心血管醫院的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所幸我們沒有放棄夢想。我們有一流的診療技術、有日新月異的信息手段、有打破壁壘的熱情和決心,擁抱互聯網,改變中國醫療生態模式,絕對不是空想。

"不到一年時間,我在好大夫在線網站的個人頁麵總訪問量從200萬激增到800萬,平均每天的瀏覽量為2-3萬。與此相對應的是:大型三甲醫院的日門診量不過1萬多人/次,一家醫院的全部日均門診量還不如專家個人頁麵日均訪問量的一半。”——談到互聯網,馬長生教授經常舉這樣的例子。

互聯網發展為醫療提供了新的機遇

今天,互聯網幾乎全方位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移動設備早已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最大途徑。就在此時,我們正在參加的長城會,也正通過網絡直播,實時傳遞給會場之外的聽眾,將大會的影響以擴大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速度倍增。

早在1926年,美國《Radio News》雜誌就提出了收音機醫生的假想,1906年已可以用電話線來傳輸心電圖。2002年TELADOC在線問診的成立,使患者通過移動設備和互聯網進行就診成為可能,其可為患者提供24小時服務,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就診效率。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醫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發表於JAMA等著名雜誌上的遠程醫療實例報告顯示:移動APP管理降低PCI術後再入院率,遠程網絡血壓監測優於常規診療,無線肺動脈壓力監測降低心衰住院率,心衰遠程監測降低遠期死亡風險,網絡可視化康複訓練改善運動能力,手機管理糖尿病改善管理效果並節省費用,"仿生胰腺"可獲得更理想的血糖控製……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美國甚至有專家預測,未來25年,移動醫療可以為美國節省大約1970億美元,而這些節省下來的資金,可以用於集中於治療慢性疾病,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慢性呼吸係統疾病等。

醫療流程已經逐漸被互聯網改變

在過去,患者一般隻認三甲醫院和專科醫院,這使得三甲醫院、專科醫院等人滿為患,普遍存在掛號難、就診難、檢查難、住院難等問題。要想請院外專家會診,需要通過醫院發函、回函、指派醫生,患者能做的隻有等待。

而流程改變是每一個人都能體會到的"互聯網+醫療"。現在,大多數已經知道通過APP、微信、電話等方式發出問診或會診需求,甚至預約到專家,並通過這樣的方式節省時間、迅速解決問題,這在五年前幾乎還是不敢想的事。

基層醫院和偏遠地區的醫生,也越多越多借助互聯網平台進行線上學習培訓、手術觀摩、甚至與知名專家“麵對麵”交流等,這也幫助他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裏積累經驗、提升技能,接受到更多國際前沿的理論和進展,診療規範也更加專業化、標準化。

互聯網是未來應對心血管病的重要渠道

在馬長生看來,未來的心血管病醫院應該是可以打通社區和專科醫院之間聯係的醫院,也就是互聯網心血管病醫院。歐盟同樣認為互聯網是未來應對慢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渠道,美國也鼓勵互聯網醫療和遠程APP的發展。

互聯網心血管病醫院還可以為各類機構提供綜合支持,為省市縣各級醫院提供查房會診和培訓支持,為公立和民營社區服務中心提供實時指導,為體檢中心提供心血管管理與增值服務,為可穿戴、遠程診斷檢驗設備提供患者管理服務,為患者個人提供由主治醫師和專家組成的個人心血管保健醫。

希望未來有一天:現有醫院門診80%-90%的患者可以打開電腦就看病;剩下10%-20%的患者可以在社區服務中心,由全科醫生當麵看診;遇到臥床的患者,醫院可以派護士或醫療助理人員到患者家中打開電腦,進行視頻診治。

馬長生教授希望團結更多的有誌之士,組成專業的醫療聯盟、引進優秀的管理模式、運用新興的科技技術,建立一個強大的、沒有圍牆的心血管病醫院,給千百萬患者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服務,顛覆傳統的醫療模式。

關鍵字:馬長生教授,|,互聯網心血管病醫院,觀望不如實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