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超過一百萬美國人會受到心肌梗塞(通常稱為心髒病)的影響,治療之後會經曆一個涉及心髒重塑和修複的複雜過程。
該過程被稱為造粒階段(granulation phase),它對於損傷修複至關重要。但由於炎症和瘢痕等身體反應,這一階段心髒功能會有所下降,因此心髒發生異常,例如心力衰竭等的幾率也會相應上升。
如今,Vanderbilt大學機械生物學專業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即通過針對風濕性關節炎的靶向抗體分子可以精確調節心髒恢複過程中炎症和細胞活動的程度。
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JCI Insight》雜誌上。
來自Vanderbilt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究了心肌梗塞發生後的炎症反應,並且發現一種被稱為“鈣粘蛋白-11”的分子對於心髒纖維化及炎症反應具有重要的影響。
“心肌梗塞的損傷修複過程需要一定程度的炎症,但過量的炎症反應則會導致不良副作用的發生,”資深作者W. David Merryman教授說,“我們發現這一抗體分子能夠更精確地控製纖維化重塑過程中的炎症水平,從而減少瘢痕形成並改善心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