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前的夜裏,正準備睡覺時,突然砰地一聲響,女士發現丈夫暈倒在地上……”
那麼,這位女士的丈夫究竟怎麼了?
病例介紹
患者,63歲男性病人,因發作性暈厥1天入院。
患者1日前夜間飲12杯啤酒後,從床上起身如廁途中暈厥,妻子發現病人麵部創傷,臉色青灰,立刻行胸外按壓,數秒內患者恢複意識。
至急診就診,患者就診時意識清醒,失去意識前後除短期記憶喪失外無特殊不適主訴,心率50次/分,血壓65/40 mmHg,血糖正常,行心電圖檢查示下壁導聯ST段低平。
患者本人開始拒絕入院,但在起立跌倒後還是被送進了病房。
既往史:高血壓,血脂異常,痛風,靜脈曲張,靜脈功能不全,骨關節炎膝關節置換術後。酒精不斷,每天飲啤酒8~12杯,吸煙35年,每天1包。
藥物史:氯吡格雷、美托洛爾、呋塞米、依折麥布,別嘌呤醇和3月前因肌酸激酶持續升高而停藥的他汀類。
體格檢查:生命體征平穩,皮膚發紅,除腿部靜脈曲張及其它相關手術疤痕外體檢均無特殊。
實驗室檢查:除高乙醇含量、肌酸激酶、脂肪酶輕微升高及血液稀釋外無特殊提示意義。
心電圖(圖1):竇性心律+邊界性一度房室傳導阻滯+左房異常+前外側J點抬高。
圖1:竇性心律+邊界性一度房室傳導阻滯+左房異常+前外側J點抬高
予阿司匹林及靜脈使用肝素後轉至心髒部門就診,行相關影像學檢查。
胸片:顯示肺野清晰+心縱膈輪廓邊界性增大+主動脈弓粥樣硬化性鈣化,縱膈內可見冠脈搭橋術(CABG)術後的夾子和線影。
頭部CT平掃:顯示彌漫性輕度腦實質萎縮,無顱內出血、梗死或缺損灶。
經胸超聲心動圖(TTE):提示左室射血分數及大小正常,下壁輕微活動減弱合並輕度左室肥大。主動脈瓣非冠狀動脈瓣葉(NCC)及二尖瓣後環硬化。兩個位於右房室溝直徑3.8 cm邊界回聲明亮的腫塊,壓迫三尖瓣環,在彩色多普勒上(圖2)可見因壓迫導致的經三尖瓣血流湍流。
圖2 :B.上方腫塊(*)下方腫塊(+)邊緣回聲明亮,C.三尖瓣葉被上方腫塊壓迫(*)主動脈瓣硬化,D.上方腫塊(*)水平經三尖瓣湍流,E.心尖四腔心麵顯示三尖瓣葉收到下方腫塊壓迫(+),F.肋下四腔心麵三尖瓣葉收到下方腫塊壓迫(+),腫塊內部中空(↓)
咋看上去,有點發愁這個診斷該怎麼寫?
還是先來複習下暈厥的相關知識↓↓↓
首先,什麼是暈厥?
暈厥是一過性廣泛腦供血不足導致的短暫意識喪失狀態,暈厥僅是短暫意識喪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 TLOC)的一類。
鑒別患者是否為真性暈厥(True syncope)是進行該鑒別診斷的第一步。若患者無癲癇、有毒物質攝入、頭部創傷史等,且其意識喪失符合暈厥的特點(數秒內恢複),發生真性暈厥的可能性較大。
暈厥的鑒別診斷又有哪些?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給出了4大分類:心源性暈厥、反射性暈厥、直立體位性暈厥及其他與暈厥症狀相似的症狀。
1、心源性暈厥
心源性,即心髒作為暈厥的元凶,引起大腦灌注不足導致暈厥。
對於這位有著冠心病+CABG史的老病號,心髒顯然是頭號嫌疑人。
心髒作為全身血運的動力源頭,它可以通過什麼方式減少大腦的灌注呢?
方法一:心律失常,發生室性心律失常從而影響血流動力學,引起大腦灌注不足導致暈厥。
TTE顯示下壁輕微活動減弱但左室射血分數正常,降低了室性心律失常引起暈厥的可能性。
方法二:結構性病變,包括瓣膜、心悸、心包及主、肺動脈等的病變,影響心髒射血功能導致暈厥。
但TTE的結果和缺乏結構性病變的證據不支持這類診斷。
2、反射性暈厥
也被稱為血管迷走性暈厥,根據第八版診斷書數據,這類暈厥占全部的70%。發作前常有影響植物神經功能的誘因,如排尿、出血或情緒應激等,伴隨心率緩慢或血壓下降。
因為病人是起身如廁途中而不是排尿過程中猝倒,且沒有明顯誘因,該診斷暫不考慮。
3、直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
人在平躺時血液平均分布在全身,人在站立時血液則集中在下肢,快速的體位變化引起血液的重新分布,回心血量減少引起心排血量降低導致大腦灌注不足。
正常人體依靠血循環反射等生理性調節可以適應重新分布的血流,但對於在內、外因作用下調節失代償的人來說,體位變化可能會導致暈厥。內因如糖尿病或帕金森病引起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外因比如利尿劑、水分攝入不足或大量酒精攝入引起的體液丟失等。
病史中提到病人的長期大量飲酒史和呋塞米服藥史,該診斷不能排除。
總結一下到目前為止的信息:患者可能是在當晚飲入12杯啤酒和使用呋塞米後,丟失了較多體液,回心血量減少;此時患者起身走向衛生間,體位瞬間變化導致回心血量進一步減少。
到這裏暈厥的病因似乎得到解釋。
然而檢查結果中還有一項難以解釋的內容:TTE提示存在兩個壓迫右心的腫塊,壓迫導致經三尖瓣血流出現湍流。
什麼?心髒腫塊???
事情似乎變得有趣起來了,筆者看到這裏不禁拿起了手邊的瓜……
不對,拿起了手邊的《診斷學》!
再來分析下,腫塊從何而來?
心髒作為中縱膈的構成部分,最常見的腫塊包括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和甲狀腺組織及相對小概率的肉芽腫病合並淋巴結腫大。但以上診斷影像學結果均不支持。
通常的鑒別走到了死角,還有什麼會引起心髒右側外部的腫塊呢?
從解剖學出發,右側心髒外側有右冠狀動脈,冠脈可能擴張及形成動脈瘤(超過最大冠脈直徑的1.5倍)。那麼,罪犯腫塊是否可能和右冠狀動脈有關呢?成人冠狀動脈瘤發生的常見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這與病人病史相符,同時病人有長期吸煙史等危險因素,似乎可以解釋患者的心外腫塊形成。
另一種可能性是冠狀動脈心腔瘺(Coronary-cameral fistula),即冠狀動脈和心腔存在異常交通,冠狀動脈因而擴張,但病人在行CABG術前曾行冠脈造影檢查,未曾提到相關表現。
不過冠脈造影雖然陰性,但這隻能代表CABG術前的情況。或許,CABG可能正是患者右心外腫塊形成的原因!
圖3 :CABG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PCI一起作為冠心病的治療手段
CABG包括靜脈移植和動脈移植。靜脈移植搭橋最為常見,這位患者的右冠搭橋也使用隱靜脈作為靜脈橋。
術前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排除了動脈瘤,是不是術後隱靜脈橋形成了動脈瘤呢?
隱靜脈橋動脈瘤(未找到權威翻譯)(Saphenous-Vein–Graft Aneurysm)作為隱靜脈搭橋術並發症發病率非常低,且通常無臨床症狀。一項係統評價顯示這種動脈瘤平均在搭橋術後13年發生,主要累及60-70歲的男性病人,且主要發生於右冠狀動脈。臨床表現都與其壓迫縱膈內結構相關,如心腔、大血管甚至是支氣管。在出現臨床表現的病例中,壓迫右房或右室的占20%。
因此,可以認為隱靜脈橋動脈瘤是該病人的最可能診斷。
現在,故事更加完整了↓↓↓
患者,大量飲酒和使用利尿劑,附加體位的瞬間變化引起回心血量大量減少,同時右心受到動脈瘤壓迫,短時間內進入左心的血流進一步減少,繼而循環血量減少引起短時大腦灌注不足導致了暈厥。
為了明確診斷,患者在入院第三天,行心髒MRI及MRA評估動脈瘤的尺寸和靜脈橋通暢性(圖4)。檢查結果顯示動脈瘤形成,且分為兩段,內部仍然通暢。
圖4:『*』代表動脈瘤上段,『+』代表動脈瘤下段,圖A, B. 動脈瘤壓迫右室病影響心室充盈,圖C,D.動脈瘤內部信號密度異質性,圖E, F. 虛線框出動脈瘤邊界,內部可見殘留連續的靜脈橋腔。
看來還真是靜脈橋形成了動脈瘤,那麼隱靜脈橋作為心髒血管的外來戶,是否和形成動脈瘤具有因果關係呢?
在本病例中,形成隱靜脈移植後動脈瘤的原因可能是:①分離靜脈時破壞了滋養血管;②靜脈結構與動脈係統吻合後管腔內壓力上升;③靜脈環形平滑肌較少,特別是吻合處。
對於靜脈管壁來說,不僅缺少血供和需要承受巨大的張力,還缺乏環形平滑肌可以依靠,因此,在兩個吻合口對應的位置就形成了兩段式的動脈瘤。另外,結合病人有靜脈曲張病史,可能存在的靜脈病也成為了動脈瘤形成的潛在病因。
之後,患者接受了動脈瘤切除術,術後恢複好,隨訪4年半無不良事件發生。
作者通過再現病發的場景引入和排除每一種暈厥的鑒別診斷,先推測出前2種病因:大量飲酒和利尿劑引起的脫水和迅速起身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更重要的是,沒有遺漏心髒外腫塊對右心的壓迫,對右心外部的腫塊進行了鑒別,結合CABG手術史導出了隱靜脈橋動脈瘤這一診斷。
CABG術後,隱靜脈橋的輕度擴張很常見,但明確診斷的隱靜脈橋動脈瘤非常罕見,因為大多數病人臨床上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做診斷時不忽視任何可疑的線索,才能找出時而潛藏在表象深處的幕後凶手!
原始出處:
Rory B. Weiner, William J. Hucker, Nandini M. Meyersohn, et.al.Case 25-2018: A 63-Year-Old Man with Syncope.N Engl J Med 2018; 379:670-680 DOI: 10.1056/NEJMcpc180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