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11月6日披露,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李毅剛教授領銜團隊與複旦大學高分子科學係彭慧勝教授合作,采用取向碳納米管材料,構建了一種新型心髒補片,可重建心肌受損區域的電傳導功能,從而改善心功能,為心梗後心髒衰竭的患者帶來生命的希望。
據知,這個創新性“補心”構想已作為封麵文章,刊載於最新的國際權威雜誌《Advanced Materials》上。
李毅剛教授表示,這雖無法從根本上修複已壞死的心肌,但有望建立一種新方法,取代壞死的瘢痕組織,使非同步收縮的心肌同步化,從而延緩心力衰竭,降低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概率。
據了解,心肌梗死是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成年人心肌細胞一旦損傷、壞死便很難再生,壞死的心肌會逐漸被纖維瘢痕組織替代。李毅剛指出,新形成的纖維瘢痕,不僅會導致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還缺乏良好的電傳導功能,使受損心髒的電傳導速度減慢,易誘發致命的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據介紹,在治療心肌梗死方麵,目前,包括藥物、溶栓、介入、冠狀動脈旁路手術等在內的臨床治療方法,盡管能夠改善心功能,但無法從根本上修複受損心肌、阻斷病程進展,最終仍歸於心力衰竭和惡性心律失常。
據悉,對於大多數心衰終末期患者而言,心髒移植仍是最終治療手段。但由於來源有限及免疫排異反應,供體遠遠無法滿足實際臨床需求,專家學者們正努力尋找新的治療手段。李毅剛透露,此前已有的心髒補片難以完全模擬天然心肌的取向分層結構、電信號快速傳導和心肌同步收縮。
研究團隊發現,碳納米管薄膜具有質量極輕、柔韌性良好、導電性優異等特質,作為“骨架”培養心肌細胞,不僅能誘導心肌細胞向同一個方向生長,形成有效的信號傳導通路,還能改善相鄰心肌細胞間的信號傳導,實現心肌細胞的同步收縮,進而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發生概率。當日,該團隊演示了這一新方法的多點同步起搏功能。
《Advanced Materials》雜誌方麵認為,這一新發現或在心髒再同步化、心梗患者治療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李毅剛對記者透露,相關研究還將持續進行,未來將在大動物心髒上進行模擬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