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生教授:未來5年減少50%的嚴重手術並發症

作者:馬長生 來源:心在線 日期:17-10-30

安全倍增:5年減少50%的嚴重手術並發症

“近年來,我國心律失常診治的理念和技術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未來的射頻消融技術發展要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手術安全性,大幅度減少並發症,”在手術間歇接受訪談的馬長生教授很有信心地說道,“我們要在未來5年減少50%的嚴重手術並發症,這就意味著安全性增加一倍,所以稱為‘安全倍增’”。

大會主席、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主任委員馬長生教授

馬長生教授分析道,未來的心律學科發展在戰略上更加強調臨床、強調安全,而對青年醫師的臨床電生理培訓,也要特別重視臨床安全。

“年輕醫生要注重基本的臨床工作,術前、術後的病情管理和術中的手術技巧學習同等重要,”馬教授說道,“大會開設的各種臨床電生理技術培訓教程、病種豐富的手術轉播正是服務於提高年輕醫生臨床技術的目標。”

本次大會的諸多議程設置均體現了“安全主題”——“心髒植入性器械相關血管並發症的識別與處理”專題涵蓋了臨床常見的並發症,對起搏電極脫位、電極導線破損、電極導線穿孔,以及常見房顫導管消融並發症的識別與處理等內容都有專門討論。

綠色電生理論壇則致力於推廣零射線射頻消融技術,同時傳播減少患者射線輻射,降低相關並發症的理念。馬長生教授強調,“年輕醫生在學習導管消融技術的培訓環節,就應該開始重視質量控製,降低並發症。”

藥物治療:5場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論壇

藥物治療是所有療法的“基石”,也是臨床基本功。本次大會單獨設置了5場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論壇,全麵涵蓋房顫、房撲、房速的藥物治療,以及尖端扭轉型室速、多形性室速等室性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同時也將辨析臨床上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使用誤區,關注新型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發和應用。

當前,房顫患者的抗凝藥物治療正走向個體化和精準用藥,而抗凝藥物論壇將關注老年房顫患者、慢性腎功能不全房顫患者、房顫伴左心耳血栓患者、瓣膜病房顫患者、房顫患者伴卒中等具體情況的用藥經驗,以及華法林與新型口服抗凝藥的規範應用等相關話題。

時代脈搏:最新技術助力基層醫療水平提升

傳承過往17屆大會的學術積澱,今年的第18屆中國心律大會一如既往地為參會者提供心律學基礎及臨床各專業方向的學術熱點、重要進展和業界共識,開設心房顫動、室性心律失常、心髒植入性器械等專題論壇,並麵向青年醫師講授係列臨床電生理技術培訓課程。

“今年大會的手術轉播是參會者通過現場手術觀摩,學習理解新技術的好機會,”馬長生教授介紹道。據了解,今年大會轉播美國心律學會(HRS)年會手術病種十分豐富,包括從持續性房顫、陣發性房顫、器質性室性心律失常、非器質性室性心律失常、複雜房性心律失常導管消融到心髒植入性器械手術等。

2014年成立的急症學組與猝死防治學組雖然很年輕,但卻朝氣蓬勃,今年也帶來了相關方向的學術熱點話題。而心律失常電治療技術及產業化進展、互聯網時代的心電監護產業化進展兩個論壇更是鮮明體現了互聯網時代的技術進步。

分級診療是今年醫改的關鍵熱詞,而縣級醫療機構的學科發展水平可以說決定了分級診療的實施效果。因此,本屆大會還麵向基層醫生設置了基層培訓係列講座,針對暈厥的診斷與處理、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室性心律失常處理等技術將進行詳細介紹。

“我是從1993年開始參加心律大會,那時候我也是個年輕醫生,”馬長生教授最後很有感情地說道,“希望通過大會,不斷培養更多的年輕人才,讓我國的心律學學科水平從目前的先進水平早日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心律分會作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的二級分會,成立於1981年,陸續設立了心電生理學組、心髒起搏學組、兒科學組、臨床藥理學組、生物工程學組等學術分支。曆任主任委員分別為朱思明教授、蔣文平教授、胡大一教授、郭繼鴻教授,馬長生教授是第9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關鍵字:馬長生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