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之一,在因心律失常住院的病人中,有近33%為房顫患者,且房顫患病率具有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的特點,在40~50歲人群中患病率小於 0.5%,但到 80歲時患病率則可升高達5%~15%。近年來,經導管射頻消融術在房顫治療中的作用發展很快,在療效和安全性上都有很大進步。對於符合適應征的患者,射頻消融術的療效要優於藥物治療。隨著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射頻消融術治療房顫,對術前術後準備工作及手術過程的大致了解可以幫助患者消除部分緊張情緒,那麼我們就來講一講“射頻消融治房顫,手術前後我準備”。
“帶齊資料,收好藥,個人物品整理好”
擇期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房顫,住院周期一般為一周左右。入院時,需將個人的相關檢查結果整理好交給主治醫生,以便製定具體治療方案。主要包括:化驗單(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免疫、甲狀腺功能等)、檢查單(胸片、超聲心動圖)還有十分重要的心電圖以及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其中,除房顫發作時記錄到的心電圖或Holter外,最好能找到既往竇性心律即房顫未發作時正常心電圖;術前房顫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長時間的心房頓抑,容易在心房內形成血栓,所以術前應常規行食道超聲(TEE)檢查,檢查是否有血栓形成。
為防止特殊用藥短缺,請在入院前帶上原先服用的一切處方藥,比如降壓藥、降糖藥等等。通常,房顫射頻消融術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但不要自行停用,應向主治醫生報告目前用藥情況,並遵醫囑決定是否停藥。
入院前最好不要化妝和塗指甲油,穿舒適的便服,準備寬鬆一點的褲子或其他下裝,方便術後活動。最好不要攜帶首飾(包括結婚戒指和手表)及其他貴重的物品。
“術前禁食,術中醒,嚴重不適早報告”
為避免術中嗆咳或者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等,通常術前禁食、水8-12小時。手術開始的前一天晚上可以正常飲食。但是午夜12點之後避免進食及進水或者咀嚼其他食物。如果因為服藥必須飲水,那麼盡量隻喝一小口水。刷牙時也要避免大量吞咽水。
經導管射頻消融術在導管室進行。手術開始前,護士會幫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即在手上埋置留置針,連接一些監測設備,比如心電圖監測、血壓監測、血氧監測等。術前行常規消毒和鋪巾(頸部,胸部、手臂及腹股溝區將會進行消毒),手術部位局部麻醉。
手術過程中,患者一般保持清醒狀態。經腹股溝穿刺部位送導管至心髒,並進行心電檢查和消融治療。消融過程中可能會有輕微的胸部不適感或燒灼感。術中應保持安靜,製動,並避免深呼吸。如果在術中感到明顯疼痛,應及時報告給醫生或護士,但不要自己亂動。手術過程將會持續2~3小時,結束後醫生將會撤除導管並在穿刺點加壓包紮防止出血。穿刺點傷口較小,一般不需要縫線。
“短期製動,早下床,規律服藥和複查”
手術結束後,為確保傷口有效止血,需要加壓包紮,在傷口處放置沙袋,有效製動6-8小時。因此,建議必要時可提前準備好進食用的吸管和排便用的尿壺等。
術後無須長期臥床休息,可做適當的活動幫助恢複身體的功能(如短時間散步),但應避免過於劇烈的活動。通常術後48小時即可正常活動,但是在一個星期內應避免舉起超過10磅的物品。術後五天內不要遊泳,洗澡盡量采用淋浴,避免盆浴,保持穿刺點幹淨和幹燥。
房顫射頻消融術後的前3個月,因心房肌頓抑的存在,心房機械收縮功能不能立刻完全恢複,通常術後2~3個月需服用抗凝藥,預防血栓形成。3個月後行動態心電圖檢查了解有無房顫複發,谘詢醫師後決定可否停用抗凝藥物。
房顫射頻消融能量對心房的損傷需要一段時間的恢複,因此房顫消融術後3個月內仍有可能出現房顫、房撲、房速等的發作,即早期複發。此時,房撲或房速為房顫導管消融改良後心房激動變規律的表現,無需特別焦慮,可向醫生谘詢後適當服用一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或進行電複律,因為3個月後仍有60%的機會恢複正常竇性心律。如上所述,當出現心慌症狀時,首先要去做一份心電圖或進行24小時Holter檢查,證實確為心律失常複發。因為很多時候可能僅是術後早搏比較多引起的症狀。如果3個月後再無房顫、房撲、房速等發作,說明此次房顫手術成功,術後3個月需做超聲心動圖評價心房功能是否恢複。若3個月後房顫仍反複發作,可以考慮再次手術。
此外,術後3個月後,患者尚需監測房顫是否發作。如果出現心慌的症狀,隨時做心電圖。如果沒有症狀,需每個月複查心電圖和24小時動態心電圖,確保沒有無症狀的房顫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