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心髒病協會(AHA)2010科學年會上,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維生素D缺乏和白種人的致死性卒中相關,但並不增加黑種人的卒中死亡危險。
研究者采用1988~1994年第3次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Ⅲ)的數據為依據,NHANES-Ⅲ對受試者進行了平均14年的隨訪,並以血液中25-羥基維生素D(維生素D體內的一種儲存形式)來衡量受試者維生素D的水平。這項研究選取了其中7981名來自全國的白種和黑種成人作為代表人群進行回顧分析。
研究以在分析其健康記錄後發現,黑人的維生素D水平顯著低於白人,近7%的白人缺乏維生素D,而黑人則高達32%以上。到2006年為止,共有176名受試者死於致死性卒中(白人116名,黑人60名)。
維生素D水平低下的白人卒中死亡危險較維生素D水平較高的白人增加一倍。與此相反,研究者發現黑種人的致死性卒中和維生素D缺乏卻沒有關聯,盡管研究顯示黑人比白人的卒中死亡危險高60%。
根據回歸分析,研究者認為致死性卒中的危險基於血維生素D水平低於<15 ng/ml以及種族,並排除了社會經濟地位(年齡、性別、收入和教育程度)和卒中健康因素(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體重指數、吸煙、體育鍛煉和飲酒)的影響。
鑒於既往研究均已證實黑人較白人有更多的維生素D缺乏和卒中發病率,研究者認為低維生素D水平或可解釋黑人的卒中高風險,然而他們卻沒有發現這種關聯。黑人或許對維生素D缺乏所造成的負麵影響有一種天生的抵抗,這或可解釋雖然黑人的維生素D缺乏患病率高,卻有更低的骨折率。
研究者指出,這項研究的局限在於隻能回顧死亡記錄而不能直接詢問卒中的生存者,同時,血維生素D水平隻在研究開始進行測量,不能準確地反應受試者一生中維生素D水平的動態變化。
維生素D缺乏與心血管疾病狀態密切相關
維生素D缺乏已公認為是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和心髒病發作的危險因素,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降低還與這些疾患的生存率降低相關。維生素D缺乏是數種心血管疾病狀態的重要危險因子,並且是生存期縮短的顯著獨立預測因子。在維生素D缺乏的患者中,維生素D補充與生存期延長相關。
維生素D缺乏與高血壓、周圍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相關。為了明確維生素D缺乏與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相關性,以及維生素D補充對生存期的影響,研究者對10899例患者進行了維生素D水平測定,並對兩組患者在基線人口統計學、生理學和疾病狀態指標方麵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受試者平均年齡為(58±15)歲,29%為男性。平均維生素D水平為(24±14 )ng/ml。3294例(30%)受試者被歸類為維生素D正常(≥30 ng/ml),7665例(70%)被歸類為缺乏(<30 ng/ml)。維生素D缺乏與數種心血管疾病狀態相關,其中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糖尿病和死亡。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維生素D缺乏時死亡的顯著獨立預測因子(OR=2.64)。維生素D補充與顯著生存獲益相關(P<0.0001),並且在維生素D缺乏的患者中尤為明顯。此益處與阿司匹林或他汀類藥物應用等心髒保護因素無關。
低水平25-羥維生素D與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升高相關
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與死亡率的前瞻性流行病學相關數據較為匱乏。為了明確25-羥維生素D水平在絕境後女性中是否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相關,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者對具有基線25-羥維生素D水平資料的1829例女性進行了10餘年的隨訪評估。隨訪內容涉及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研究者亦對年齡、種族、試驗指標、吸煙狀況、高血壓史、收縮壓和飲酒量等指標進行了校正分析。
1829例受試者中共出現224例死亡,其中79例為心血管疾病性死亡。25-羥維生素D的四分位區間範圍分別為Q1(3.25-36.50)、Q2 (36.5-49.95)、Q3(49.96-65.38)和Q4(65.38-146.67)。受試者體質指數(BMI)依四分位區間不同而有所差異(Q1-28.5、Q2-25.2、Q3-22.4和Q4-21.1)。與Q1相比,Q4在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性死亡方麵的年齡、種族、試驗指標校正危險比(HR)具有顯著差異(HR分別為1.62和1.92),但對所有混淆因素均進行校正之後風險差異就變得無顯著意義。序變模型顯示腰圍在降低25-羥維生素D與全因死亡相關性方麵作用最大。
血清維生素D低水平與高血壓前期相關
西弗吉尼亞大學的一項橫斷麵研究也利用來自NHANES-III的數據,通過分析超過9000名成人健康資料,發現血維生素D水平降低與高血壓前期的發生相關。研究者指出,應進一步研究補充維生素D是否可以預防或推遲高血壓的發生。
低水平血清維生素D可升高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血清維生素D也可能與血壓有相關性。高血壓前期是高血壓臨床前階段,在此階段加以預防可延緩或防止高血壓發生。該項橫斷麵研究共納入9215例年齡大於20歲的非高血壓受試者。依據四分位值(≤17.7 ng/mL、17.8-24.5 ng/mL、24.6-32.4 ng/mL和>32.4 ng/mL)對血清維生素D進行分析。高血壓前期被定義為收縮壓為120-139mmHg,舒張壓為80-89mmHg。
結果顯示,血清維生素D低水平與高血壓前期相關,並且獨立於年齡、性別、種族、吸煙、飲酒、體重指數、體力活動、糖尿病、總/高密度脂蛋白比值、C反應蛋白和腎小球濾過率。與血清維生素D最高四分位值者相比,最低四分位值相關性高血壓前期比值比(OR)為1.48(P<0.0001)。連續分析顯示,維生素D每降低一標準差(11.4 ng/mL)與高血壓前期OR1.14相關。在性別和種族亞組分析中此相關性依然存在。
血清維生素D低水平與高血壓前期呈正相關;未來需行進一步研究以明確在此階段進行維生素補充能否預防或延遲高血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