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胸悶、心慌等症狀,體檢、檢查其他疾病時或出現腦梗塞住院後被告知患有房顫,這種無症狀房顫是非常凶險的“隱形殺手”!
無症狀房顫患者無任何症狀,房顫發作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不詳,但常常已經發生了嚴重的不良後果。
無症狀房顫發病率雖無準確數據,但通過以下幾項研究可見一斑:
早在1980年,Camm等對106例76歲以上正常人進行常規心電圖(ECG)和24 h動態心電圖(Holter)檢查,發現無症狀房顫的發生率為10.4%。
Framingham心髒研究對65歲以上人群隨訪38年(每年2次ECG)發現,40%患者有無症狀房顫發作。
Nakagawa等對急性卒中住院患者進行心電監護發現45.8%的患者存在無症狀房顫發作。
無症狀房顫的存在,給房顫治療帶來許多問題與挑戰。
①房顫複律前的抗凝治療對減低複律後栓塞風險十分重要,僅僅依賴症狀界定房顫發作起始時間和持續時間會導致複律後栓塞風險增加。
②評價房顫治療效果需要篩查無症狀房顫發作,如房顫治療“成功”後停用抗凝治療,可能因存在無症狀房顫,使患者處於血栓栓塞的風險中。
③無症狀房顫患者因未能及時發現,而長期暴露於快速的心室率之下可以出現心動過速性心肌病,進而發展為心力衰竭。
因此,對於年齡偏大,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應每年行心電圖檢查,自行監測脈搏,發現心率明顯增快或心律不齊時,可就近行心電圖檢查。
如發現無症狀房顫,應行動態心電圖、遠程心電圖(TTECG)、心電事件記錄儀(EER)等評價房顫負荷,並就診於專業的電生理醫生,進行評估及治療。
另外,由於無症狀房顫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栓栓塞風險,應和有症狀房顫一樣,根據CHA2DS2-VASc危險因素的評分結果進行相應的抗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