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缺血性腦梗死(後麵簡稱為腦梗)均為常見病、高發病,雖劃分在心髒內科和神經內科兩個不同的科室,但其發病原理、臨床特點、治療方法有諸多的相似之處,因而常統稱為心腦血管疾病,下麵我們對上述相似之處進行總結和盤點。
1、心梗和腦梗相似的根源
心梗、腦梗發病的最終原因均是出現局部或廣泛的供血、供氧不足,導致了相應供血區域的心肌細胞、腦細胞發生缺血性壞死。缺血的原因包括原位血栓形成、栓塞、供需失衡等。
供應心髒的血管為起源自主動脈竇的中等大小冠狀動脈,供應大腦的血管為起源自主動脈的頸內動脈和起源自鎖骨下動脈的椎-基底動脈。兩者供血血管類似,發生缺血機製類似,是兩者產生諸多相似之處的根源。
2、心梗和腦梗發病機製相似
缺血性壞死
是心梗和腦梗的本質,發生缺血性壞死的原因包括原位血栓形成、栓塞和供需失衡等。
血栓形成
常是緩慢的過程,在高血壓、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作用下,需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會逐漸形成斑塊、導致管腔狹窄,繼發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而發病。
栓塞
而常常發生迅速,在幾十分鍾內即達病情高峰,突發急性胸痛或肢體活動無力、言語不能,甚至意識障礙。栓塞在腦梗患者所占比例較心梗要高,但無具體數據,出現冠脈栓塞的患者常需尋找心腔內血栓、反常栓塞等病因。
供需失衡在兩者中均起到了一定作用,如繼發於低血壓、心律失常、貧血等的繼發性心肌梗死,繼發於低血壓、處於多支顱內動脈交彙區的分水嶺腦梗死等。
3、心梗和腦梗危險因素相似
缺血是兩者發病的本質
,因而能夠影響到血管供血的疾病常常是兩者共同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另外情緒應激、寒冷等,也通過導致穩定斑塊破裂、供需失衡等機製成為兩者共同的誘發因素。
4、心梗和腦梗常有發作前兆
心梗
前常出現心絞痛,既往心絞痛的病人會出現心絞痛性質的改變,比如胸痛持續時間延長,誘發胸痛的活動耐量降低,發作較前頻繁,既往可緩解的方式當前不能緩解等。
腦梗
前常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前兆,表現為突發的肢體活動障礙、言語不利,累及後循環還可出現走路不穩、意識喪失等,但症狀於24小時內恢複,影像學檢查不能發現明確的梗塞灶。
5、心梗和腦梗均有定位診斷
心梗可根據心電圖進行定位診斷
,尤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定位更為準確。V1-V3導聯ST段抬高,提示前間壁心梗,V1-V5導聯甚至V6導聯ST段抬高,提示廣泛前壁心肌梗死。II、III、aVF導聯ST段抬高,提示下壁心肌梗死。進一步根據心電圖表現,還可進行罪犯血管的定位診斷,如前間壁、前壁心肌梗死,提示罪犯血管為前降支,下壁心肌梗死,提示罪犯血管為右冠狀動脈或回旋支。
腦梗
也類似,如出現偏癱、偏盲、偏深感覺障礙、失語等常提示前循環供血區域梗塞,如出現共濟失調、眩暈、嘔吐甚至意識喪失,常提示後循環供血區域梗塞。也有特定梗塞部位出現的特異性綜合征,如腦腹側綜合征(大腦腳綜合症,Weber綜合征),為供應中腦的基底動脈穿通支閉塞引起,表現為病側動眼神經麻痹(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向內、上、下活動受限),對側椎體束受損(對側中樞性偏癱)。
延髓背外側綜合征(wallenberg綜合征):
過去認為是小腦後下動脈(PICA)閉塞引起故又稱小腦後下動脈綜合征,現證實10%由PICA引起,75%由一側椎動脈閉塞引起,餘下由基底動脈閉塞引起。
(1)突發眩暈、惡心、嘔吐、眼震(前庭外側核及內側縱束受損);(2)同側麵部痛溫覺喪失(三叉神經脊髓束及核受累);(3)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同側軟齶提升不能、聲帶癱瘓和咽反射消失(舌咽迷走神經受損);(4)同側共濟失調(繩狀體及脊髓小腦束損害);(5)對側軀體痛溫覺喪失(脊髓丘腦側束受累)。
6、心梗和腦梗均有功能障礙的後遺症
心梗
後如梗死心肌範圍較大,會出現心功能不全、心衰的並發症,可表現為以活動後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為主的左心衰症狀,也可表現為下肢水腫、頸靜脈怒張、肝大、腹水的右心衰症狀,甚至兩者兼而有之的全心衰症狀。
腦梗
後也會出現梗死區域相應的功能障礙,如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言語障礙、共濟失調等。
7、心梗和腦梗均有節律異常的並發症
心梗
患者後期會出現心律失常的並發症,輕者表現為房早、室早,嚴重者表現為室速、室顫,由此導致的猝死也不少見。的患者可繼發性癲癇。
室速、室顫是心電活動異常的結果,癲癇是腦電活動異常的結果,有心內科的專家曾稱“癲癇”為“腦顫”,來形容其和室速、室顫的類似。
我院電生理中心診治很多遺傳性心律失常的兒童,其中一部分患者合並癲癇,甚至有的患者同時行腦電圖和心電監測,可見室顫和癲癇同時發作,心肌細胞和腦細胞存在共同致病的離子通道也被證實,而關於兩者之間更深層次的關係,尚需進一步挖掘。
8、心梗和腦梗急性期治療相似
心梗、腦梗急性期的治療均強調早期血運重建的重要性
,心梗的血運重建可以溶栓或PCI。腦梗的血運重建可以溶栓,也有新近發展的動脈取栓。
心梗或腦梗的取栓
,竇強調了黃金時間窗,症狀發作後越早越好,而大腦對缺血耐受性較心肌更差,因而強調溶栓需在腦梗發生3小時內,而心梗則要求在6小時。如今PCI廣泛發展,球囊擴張、支架植入、動脈抽栓等多項技術應用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腦梗死的介入治療也在朝此方向發展,可能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急性腦梗死治療的主流。
9、心梗和腦梗穩定期治療相似
心梗和腦梗後均需良好的二級預防治療,預防再梗。包括控製好血壓、血糖、血脂,腦梗後需長期口服阿司匹林,心梗患者根據臨床情況不同,行PCI、支架植入術患者需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治療。
10、心梗和腦梗慢性管理相似
心梗和腦梗的患者慢性管理很重要,在這裏著重提到大家容易忽視但非常重要的三點:
(1)二級預防治療的依從性:
心梗和腦梗的二級預防治療,包括血壓、血糖、血脂的控製,均為慢病管理,需密切隨訪,增加患者的依從性,密切監測藥物治療的並發症,這樣才能有效做到預防疾病進展和再發的目的。
(2)康複治療:
心肌梗死和腦梗死後均會出現相應的功能障礙,及時、有效地康複治療可促進功能障礙的恢複,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歸生活和社會。很多患者不了解係統的康複鍛煉,或因康複進展緩慢而放棄,需要專門的康複機構,進行有效指導,才能達到良好的康複效果。
(3)心理治療:
很多心梗、腦梗患者會伴隨明顯的焦慮、抑鬱情緒,對恢複生活、社會缺乏信心,甚至有的患者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及時疏導患者情緒,進行心理康複,也是心梗和腦梗治療的一部分。
總結
心髒和大腦,看似互相位置遠離,實則關係密切,兩者供血係統的類似,導致了心梗、腦梗發病諸多方麵的類似,對兩者進行全方麵的比較,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腦血管疾病這一概念。也可以使兩個學科互相借鑒,共促發展,甚至在將來催生心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這樣交叉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