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斑塊侵蝕和破裂的炎症差異!

作者:伊文 來源:MedSci 日期:17-05-08

30%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由斑塊侵蝕引起,但潛在原因仍是未知的。在屍檢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侵蝕斑塊的炎性浸潤要與破裂斑塊要少。近日,心血管疾病領域權威雜誌JAHA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推測侵蝕和破裂斑塊在體內冠狀動脈內細胞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采用光學相幹斷層掃描技術將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胸痛時間短於6小時的患者分為破裂纖維帽(RFC)和完整纖維帽(IFC)。研究人員對梗死相關動脈和外周動脈的血漿樣品采用含有102個細胞因子表達芯片進行了分析,並采用ELISA對芯片結果進行驗證。取栓的樣品進行分析,使用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了mRNA的差異表達。

23處病變被歸類為RFC(58%),15處病變被歸為IFC(38%),2處病變未被定義(4%)。此外,12%(12/102)的細胞因子在冠狀動脈和外周血漿中存在差異表達。I-TAC在RFC中為主要表達(芯片顯著性分析調整的P<0.001;ELISA顯示IFC為10.2 vs. RFC為10.8log2 pg/ml;P=0.042)。IFC中主要為表皮生長因子(芯片顯著性分析調整的P<0.001;ELISA顯示IFC為7.42 vs. RFC為6.63log2 pg/ml,P=0.036)和血小板反應蛋白1(芯片顯著性分析調整的P=0.03;ELISA顯示為IFC為10.4 vs. RFC為8.65 log2ng/ml,P=0.0041)。血栓mRNA分析顯示RFC中I-TAC表達升高(P=0.0007),在IFC中表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升高(P=0.0264),但血小板反應蛋白1的表達沒有差異。

這些結果表明在RFC和IFC中冠狀動脈內細胞因子的表達存在差異。升高的血小板反應蛋白1和表皮生長因子可能在侵蝕斑塊中發揮致病性的作用。

關鍵字:心肌梗死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