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EAS)近期發布共識稱,“膽固醇假說”並不是假說。
200餘項研究均證實,我們常說的“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的人,不僅發生冠心病、腦梗塞等心血管病的危險高,也是治療心血管病的關鍵目標。
聲明指出,“壞膽固醇”與心血管風險之間為劑量依賴性,兩者之間的關係獨立於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
30多項臨床隨機研究一致證實,降低“壞膽固醇”的治療措施,包括他汀類藥物、依折麥布和PCKS9抑製劑,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獲益的程度與“壞膽固醇”水平的絕對降幅成正比。
這意味著,降得越低,臨床獲益越大。
該聲明提出,“壞膽固醇”與冠心病的因果關係,不僅取決“壞膽固醇”的絕對水平,還與“壞膽固醇”的累積負荷有關。
例如,一個血漿“壞膽固醇”水平>10 mmol/L (>400 mg/dl)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小孩在10~15歲時累積的“壞膽固醇”負荷就可達到發生心血管病的閾值,而“壞膽固醇”水平相對低一些的家族性膽固醇血症小孩35歲時才達到閾值,無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人要到60多歲才會達到這一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