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2017美國暈厥指南解讀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劉少穩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7-03-22

暈厥(syncope)是指一過性腦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暫的意識喪失狀態,發作時患者因肌張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勢而倒地,一般為突然發作,迅速恢複。暈厥作為一個症狀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但癲癇、低血糖等代謝異常、藥物或酒精過量以及頭顱外傷所致腦震蕩等原因引起的意識喪失,由於機理不同不屬於傳統意義上暈厥的範疇。

暈厥是一個較常見的症狀,有19%的人一生中會發生暈厥,女性(22%)略多於男性(15%)。好發年齡為20、60和80歲,男性的第三個發作高峰比女性提前5-7歲。老年人反複發生暈厥的危險因素包括主動脈狹窄、腎功能不全、房室或左束支傳到阻滯、男性、COPD、心衰、房顫、高齡和應用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的藥物。反射性暈厥(反射引起血管擴張、心動過緩或兩者均有所致)最常見(21%),其次是心源性暈厥(9%)和直立性低血壓(9%),但不明原因暈厥可達37%。反射性暈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暈厥(Vasovagal syncope,VVS)、頸動脈竇綜合症和境遇性暈厥(排尿、咳嗽或大笑)。紐約心功能Ⅲ-Ⅳ級心衰患者暈厥的發生率為12%和14%;暈厥占到急診患者的0.8%~2.4%。老年患者發生暈厥後常需要住院治療,並且有較高的死亡率。

2017年ACC/AHA指南的一大變化是對證據級別B和C更為細分,將證據等級B分別劃分為B-R(證據等級來自中等質量RCT)和B-NR(來自非RCT研究),證據等級C劃分為C-LD(來自有限數據)和C-EO(來自專家觀點)。

暈厥患者的初步篩查

對可疑的暈厥患者應詳細的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行常規心電圖檢查(Ⅰ,B-NR)。心源性暈厥的危險因素包括老齡(>60歲)、男性、前驅症狀少見或短促(如心悸)、伴基礎心髒病(缺血性心髒病、結構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心律失常和心衰)、發生於運動或臥位時、發作次數少(1或2次)、心髒檢查有異常、伴遺傳性或心源性猝死(<50歲)家族史,非心源性暈厥的危險因素包括年輕、無基礎心髒病史、隻發生於站立或從臥位到坐或站立姿勢改變時、伴有惡心、嘔吐或感覺發熱等前驅表現、常有觸發因素(脫水、疼痛、不良情緒刺激或就醫)、與特殊場景相關(咳嗽、大笑、排尿或大便、吞咽)、相同特征的暈厥病史長且發作頻繁。

暈厥患者危險分層

對暈厥患者應進行危險分層(Ⅰ,B-NR),下列因素提示暈厥有較高的危險因素,包括男性、高齡(>60歲)、無暈厥前表現或暈厥前表現為心悸、合並基礎心髒病或腦血管病、運動時發病、心源性猝死家族史、較高的CHADS2積分、GFR較低、創傷或出血、心電圖異常、肌鈣蛋白陽性或生命體征不穩定。對於高危的暈厥患者應住院進一步評估和治療(Ⅰ,B-NR),多數反射性暈厥患者可門診隨訪和治療(Ⅱa,C-LD)、原因不明的中危暈厥患者需要進一步評估(Ⅱa,B-R)。

其中需要住院診治的暈厥患者包括:1)與心律失常相關的暈厥:症狀性或持續性室速、症狀性傳導係統疾病或Ⅱ度Ⅱ型和Ⅲ房室傳導阻滯、症狀性心動過緩或與反射無關的竇性停搏、症狀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起搏器/ICD異常、與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心律失常;2)非心律失常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心包填塞、肥厚型心肌病、嚴重人工瓣膜功能異常、肺栓塞、主動脈夾層、急性心衰、中重度左心功能不全;3)非心源性:嚴重貧血/胃腸出血、暈厥所致嚴重創傷、持續的生命體征不穩定。

暈厥原因的進一步評估

所有暈厥患者在經過病史、體檢和ECG初始評估診斷仍不確切者,可根據情況行進一步檢查,包括有選擇的血生化檢查(Ⅱa,B-NR),如心源性暈厥不能除外者BNP/NT-pro-BNP或高敏肌鈣蛋白檢測可能有幫助(Ⅱb,C-LD),但對暈厥患者常規行全套生化檢查的意義有限(Ⅲ,B-NR);暈厥疑與神經變性疾病有關者可行植物神經功能評估(Ⅱa,C-LD);疑為反射性暈厥者可行直立傾斜試驗(Ⅱa,B-R),在直立傾斜試驗時同時行腦電圖(EEG)和血流動力學檢測對於鑒別暈厥、假性暈厥和癲癇有一定價值(Ⅱa,C-LD),但對暈厥患者常規行頭顱磁共振/CT、頸動脈影像和腦電圖檢查意義不大(Ⅲ,B-NR);心源性暈厥不能除外者可根據暈厥發生的頻率和特點行植入性或體外心電監測(Ⅰ,C-EO),疑與心律失常相關的暈厥患者可行體外(Ⅱa,B-NR)或植入性心電監測(Ⅱa,B-R)來發現可能的暈厥病因;其他檢查包括運動實驗評估與運動相關的暈厥(Ⅱa,C-LD)、經胸心髒超聲(Ⅱa,B-NR)、心髒磁共振或CT檢查(Ⅱb,B-NR)評估是否有結構性心髒病、心髒電生理評估是否存在與心律失常相關的暈厥(Ⅱa,B-NR)。

異常、肺栓塞、主動脈夾層、急性心衰、中重度左心功能不全;3)非心源

性:嚴重貧血/胃腸出血、暈厥所致嚴重創傷、持續的生命體征不穩定。

心源性暈厥

與心動過緩、室上性心動過速、房顫、室速、缺血性心髒病、瓣膜病、肥厚性型心肌病等相關的心源性暈厥,應根據相應疾病指南推薦的管理和治療原則處理(GDMT,guideline-directed management andtherapy)(Ⅰ,C-EO);暈厥且記錄到持續性室速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應植入ICD(Ⅰ,B-NR),而暈厥可能與心律失常相關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植入ICD的指證為(Ⅱa, B-NR);暈厥且記錄到持續性室速的結節性心肌病(cardiac sarcoidosis)患者應植入ICD(Ⅰ, B-NR),而暈厥可能與心律失常相關的結節性心肌病患者植入I結節病CD的指證為(Ⅱa, B-NR),尤其是在伴有左心功能不全或有起搏器植入指證時;(Ⅰ, B);心髒患者如果暈厥可與心髒傳導異常有關可根據相關指南建議處理(Ⅰ, C-EO)在上述情況下也可行心髒電生理檢查(Ⅱa,B-NR)。對於有Brugada綜合症心電圖表現且暈厥可能與心律失常相關者可植入ICD(Ⅱa,B-NR),必要時也可行心髒電生理檢查(Ⅱb,B-NR);短QT綜合症患者伴可能與心律失常相關的暈厥時也可植入ICD(Ⅱb,C-EO);長QT綜合症患者伴可能與心律失常相關的暈厥在沒有禁忌症時應首選b-受體拮抗劑(Ⅰ,B-NR),b-受體拮抗劑無效或不能耐受時可考慮植入ICD(Ⅱa,B-NR)或左側心髒交感神經節切除術(Ⅱa,C-LD);與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相關的暈厥患者應限製運動和應用b-受體拮抗劑(Ⅰ,C-LD),無效時可考慮聯合應用氟卡因(Ⅱa,C-LD)或異搏定(Ⅱb,C-LD)、植入ICD(Ⅱa, B-NR)或左側心髒交感神經節切除術(Ⅱb,C-LD);伴早複極心電圖表現和可能與心律失常相關的暈厥患者如有同樣的家族史可考慮植入ICD(Ⅱb,C-LD)。

血管迷走性暈厥

對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進行必要的教育,使其了解這類暈厥的發生機理和預後(Ⅰ,C-EO),前驅症狀持續時間較長的患者,可通過對抗張力動作(Counter-pressure maneuvers),例如繃緊雙臂和下肢、緊握拳頭等動作,增加肌肉的張力減少下肢靜脈池容量,維持一定的血壓,達到抑製或延緩暈厥發生的目的(Ⅱa,B-R);甲氧胺福林(midodrine)為交感神經a1受到激動劑,可用於血管迷走性暈厥反複發作且不伴有高血壓、心衰和尿瀦留者(Ⅱa,B-R);直立訓練(orthostatic training)預防血管迷走性暈厥的作用不確切(Ⅱb,B-R);年齡大於42歲的患者可考慮應用β-受體阻滯劑(Ⅱb,B-NR);沒有禁忌症反複發作者可適當增加鹽和水的攝入量(Ⅱb,C-LD),仍無效者也可考慮應用氟氫可的鬆(fludrocortisone)(Ⅱb,B-R);反複發作的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應盡量少用或停用可引起低血壓的藥物(Ⅱb,C-LD),部分患者也可考慮應用抗憂鬱藥物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elective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Ⅱb,C-LD),年齡大於40歲、反複發作且伴有較長停搏的者可考慮植入心髒雙腔起搏器(Ⅱb,B-R);由心髒抑製型或混合型頸動脈竇綜合症引起的暈厥患者也行起搏治療(Ⅱa,B-R),如可能應選擇雙腔起搏器(Ⅱb,B-R)。

直立性低血壓

直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常發生於直立體位後3分鍾內,伴有收縮壓下降≥20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如果暈厥因某些藥物引起,相應的藥物則應停用或減量(Ⅱa,B-NR);如暈厥為脫水所致,則應緊急通過口服或靜脈途徑補水(Ⅰ,C-LD),平時也可適度增加鹽和水的攝入量預防與脫水相關的暈厥(Ⅱa, C-LD);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是因中樞或外周的植物神經功能受損所致,而不是隻因為存在脫水和藥物等誘因,這類暈厥發作後立即飲水可以暫時改善和緩解(Ⅰ,B),對抗張力動作或應用特製的加壓衣服(compressiongarments)對預防直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有一定意義(Ⅱa,C-LD),甲氧胺福林(midodrine)和屈昔多巴(droxidopa)的應用對預防直立性低血壓相關的暈厥有宜(Ⅱa,B-R),也可嚐試氟氫可的鬆(fludrocortisone)(Ⅱa,C-LD),在其他治療無效時可應用奧曲肽(Octreotide)或吡啶斯的明(pydridostigmin)(Ⅱb,C-LD),適度增加鹽和水的攝入量在部分患者可預防直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Ⅱb, C-LD)。

關鍵字:暈厥指南解讀,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