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正式在京發布。
新指南要點:
1. 血脂異常與我國心血管病發病增加有密切的關係
近30年來,中國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異常患病率明顯增加。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高達40.4%。人群血清膽固醇水平的升高將導致2010年~2030年期間我國心血管病事件約增加920萬。
2012年全國調查結果顯示,高膽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患病率13.1%;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症的患病率33.9%。
2.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膽固醇,可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等致死、致殘性疾病的風險
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等,是導致我國居民致殘致死的主要心血管病,統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雖然其發生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首次發病就可能有致死、致殘的高風險。而有效控製血脂異常,對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等疾病有重要意義。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或膽固醇升高為特點的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無論采取何種藥物或措施,隻要能使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就可穩定、延緩或消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並能顯著減少這些致死致殘性疾病的發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
其他類型的血脂異常,如甘油三酯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與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病危險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關聯。
3. 對血脂異常患者,防治工作重點是提高血脂異常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製率
近年來我國成人血脂異常患者的知曉率和治療率雖有提高,但仍處於較低水平,血脂異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強。
4. 定期檢查血脂是防治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早期檢出血脂異常,監測其血脂水平變化,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為了及時發現血脂異常,建議:
(1)20~40 歲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測量 1 次血脂(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2)建議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每年檢測血脂;
(3)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應每3~6個月測定1次血脂。
(4)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應在入院時或入院 24小時內檢測血脂。
血脂檢查的重點對象包括:
(1)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
(2)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等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
(3)有早發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級直係親屬在 55 歲前或女性一級直係親屬在65歲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4)皮膚或肌腱黃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5.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異常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策略
血脂異常明顯受飲食及生活方式的影響,飲食治療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療血脂異常的基礎措施。無論是否進行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控製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堅持心髒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遠離煙草和保持理想體重。生活方式幹預是一種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風險/獲益比的治療措施。無論是否選擇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控製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在滿足每日必需營養和總能量需要的基礎上,當攝入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總量超過規定上限時,應該用不飽和脂肪酸來替代。
建議每日攝入膽固醇小於300 mg,尤其是已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或高危人群,攝入脂肪不應超過總能量的20%~30%。
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應盡可能減少每日攝入脂肪總量,每日烹調油應少於 30 g。脂肪攝入應優先選擇富含 n-3 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魚油、植物油)。
建議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50%~65%。選擇使用富含膳食纖維和低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飽和脂肪酸,每日飲食應包含 25~40 g 膳食纖維(其中 7~13 g 為水溶性膳食纖維)。
碳水化合物攝入以穀類、薯類和全穀物為主,其中添加糖攝入不應超過總能量的10%(對於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要求比例更低)。
建議每周5~7天、每次30 min中等強度代謝運動。有心腦血管病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身體活動。
6. 依據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采取不同強度幹預措施是血脂異常防治的核心策略
危險評估應按推薦的流程進行;對年齡低於55歲人群應關注心血管病餘生危險。根據個體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危險程度,決定是否啟動藥物調脂治療。
降低LDL-C水平是防控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危險的首要幹預靶點。
調脂治療需設定目標值:
(1) 極高危者LDL-C<1.8 mmol/L;
(2) 高危者LDL-C<2.6 mmol/L;
(3) 中危和低危者LDL-C<3.4 mmol/L。
(4) LDL-C基線值較高不能達目標值者,LDL-C至少降低50%。極高危患者LDL-C基線在目標值以內者,LDL-C仍應降低30%左右。
臨床調脂達標,首選他汀類調脂藥物。起始宜應用中等強度他汀,根據個體調脂療效和耐受情況,適當調整劑量,若膽固醇水平不能達標,與其他調脂藥物聯合使用。注意觀察調脂藥物的不良反應。
他汀可在任何時間段每天服用1次,但在晚上服用時LDL-C降低幅度可稍有增多。他汀應用取得預期療效後應繼續長期應用,如能耐受應避免停用。
有研究提示,停用他汀有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如果應用他汀類後發生不良反應,可采用換用另一種他汀、減少劑量、隔日服用。或換用非他汀類調脂藥等方法處理。
高潤霖院士解讀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潤霖院士介紹說,最新流行病學表明,國民血脂異常普遍暴露,這對我國血脂異常防治工作提出更為嚴峻的挑戰。
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2015年初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患病率40.4%,比較2002年的患病率水平出現大幅度增加,其中高膽固醇血症患病率4.9%,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13.1%,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的患病率33.9%。
鑒於此,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以及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組成的血脂指南修訂聯合委員會,共45位專家經過廣泛征集意見和反複討論,製定了這份新指南(修訂版),這也是對2007年舊版指南的更新。文章全文將同時刊登在《中國循環雜誌》和《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兩本期刊上。
高潤霖介紹說,新修訂的指南,依據國人長期隊列研究流行病學數據和臨床循證研究進展,對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險分層做了重要更新,對缺血性心血管病極高危人群提出更嚴格的控製目標。
指南強調要根據個體心血管發病危險決定治療措施;強調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作為血脂異常患者的基礎治療措施;強調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和高危以上人群長期藥物調脂治療的重要性。
指南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提出通過定時血脂檢測,早期發現高膽固醇患者;從生活方式幹預、控製危險因素和規範診療入手,努力提高人群血脂異常防治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製率水平。
高潤霖指出,該指南不僅適用於臨床診療和衛生保健等專業人員,對患者及關注健康的公眾都有指導意義。希望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團體及新聞媒體等積極宣傳、推廣和貫徹新《指南》,為全麵推動我國血脂異常防治工作,造福於國民心血管健康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