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歐洲心髒病學會(ESC)更新並頒布了2016年房顫管理指南,其要點如下:
20%-30%的各類卒中由房顫所致。卒中患者中無症狀性房顫的診斷率越來越高。房顫的診斷應有心電圖記錄作為依據(I,B)。可靠證據表明延長心電圖記錄時間可以提高房顫檢出率,例如卒中後患者需進行7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心電監測。房顫持續≥30秒方可做出房顫的診斷;
對於肥胖的房顫患者,應積極控製體重與其他危險因素,以減少房顫發作頻度與症狀(IIa,B)。對於所有房顫患者,應了解有無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臨床表現(IIa,B)。針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進行優化的治療有助於減少房顫複發並改善治療效果(IIa,B)。對於肥胖患者,在控製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同時強化體重幹預(體重減輕10-15千克)可以更為有效的減少房顫複發並減輕臨床症狀;
CHA2DS2-VASc評分男性1分、女性2分者,應考慮接受口服抗凝劑治療(IIa,B)。機械瓣膜患者或中重度二尖瓣狹窄患者不宜選用新型口服抗凝劑治療(阿呱沙班、達比加群、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
伴有卒中高風險的房顫患者,成功進行導管或外科消融後應繼續接受無限期的口服抗凝藥物治療預防卒中(IIa,C)。卒中高危的房顫患者經手術封堵或切除左心耳後,推薦繼續進行抗凝治療以預防卒中(I,B);
房顫患者發生缺血性卒中後,不推薦立即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治療。在抗凝治療過程中發生中重度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全麵評估急性卒中和出血風險基礎上,應中斷抗凝治療3-12天(IIa,C)。孕婦或計劃妊娠者不宜應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治療(III,C);
卒中高風險的房顫患者,因急性冠脈綜合征植入冠脈支架後,須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與口服抗凝劑三聯抗栓治療1-6個月,以預防複發性冠脈事件和腦缺血事件(IIa,C);
對於左心室功能正常且不伴病理性左心室肥厚的症狀性房顫患者,可應用決奈達隆、氟卡尼、普羅帕酮或索他洛爾預防房顫複發(I,A)。不伴心力衰竭的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推薦應用決奈達隆預防症狀性房顫複發(I,B)。伴心衰的症狀性房顫患者,推薦應用胺碘酮預防房顫複發(I,B);
經過抗心律失常藥物(如胺碘酮、決奈達隆、氟卡尼、普羅帕酮、索他洛爾)治療後仍有症狀性房顫複發、且願意繼續進行節律控製的陣發性房顫患者,推薦進行導管消融治療,以改善患者臨床症狀(I,A)。基於患者的選擇、獲益風險比,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的症狀性長程持續性房顫患者,應考慮進行導管或手術消融治療(II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