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ESC年會已進入倒計時,今年大會特設專場,深度討論其新版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診斷和治療指南。該指南最早於今年5月20日發表於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並在5月21~24日的歐洲心力衰竭年會(ESC-HF2016)推出,曾引起相關領域學者廣泛熱議。下麵小編先帶您簡要回顧一下指南更新要點,讓我們共同期待ESC年會上即將呈現的深度解讀吧。
與2012年歐洲心衰指南相比,2016版指南有8點主要更新:
1.首次提出射血分數中間值的心衰(HFmrEF)這一概念;
2.對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HFrEF)、HFmrEF和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的診斷標準,給出了明確建議;
3.基於心衰概率評估,提出新的非急性期心衰診斷方法;
4.建議旨在預防或延緩明顯的心衰發展,或預防症狀出現前的患者死亡;
5.對首個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ARNIs,sacubitril/纈沙坦複方製劑)的適應證做出推薦;
6.修正了心髒再同步化治療(CRT)的適應證;
7.確定急性心衰患者應盡早接受適宜治療的"及時治療"(time to therapy)理念;
8.根據是否存在充血/低灌注,選擇急性心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此外,針對急、慢性心衰,指南分別給出了具體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羅馬當地時間8月29日,ESC年會特設專場對該指南做深度討論,議題包括:1)心衰的診斷和新分類;2)慢性心衰的藥物管理;3)慢性心衰裝置的管理和幹預;4)合並症的重要性;5)急性心衰。"心在線"記者將為您跟蹤報道。
關於新版心衰指南還有疑問?本次大會在8月29日上午特設了"MEET THE GUIDELINES TASK FORCE"環節,把您的問題帶到現場,與指南工作組麵對麵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