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報告:發熱、咳嗽、呼吸困難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普通內科 富麗娟 吳東方 衛綱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08-06

病史簡介

  患者女,21歲,因“呼吸困難、發熱、下肢腫脹2個月”入院。2個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38.3℃,伴咳嗽、少量白痰,活動後氣短,無畏寒、盜汗等。外院查血常規大致正常,X線胸片示雙肺紋理增粗,予頭孢類藥物治療無好轉。

分析討論

  青年女性,急性起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氣短,胸片示雙肺紋理增粗,首先考慮肺部感染。查血白細胞正常,胸片未見浸潤影,社區獲得性肺炎可能性小,病毒感染所致支氣管炎不能除外。發熱的鑒別診斷廣泛,但本例有呼吸困難,故首先考慮心肺疾病。除感染外,心肺疾病表現為發熱的尚有自身免疫病、腫瘤、血栓等。

  入住外院,患者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出現紫紺,仍有低熱,複查胸片較前無明顯變化。3天內出現兩次暈厥,均於起床後發生,最長持續5分鍾,頭顱MRI未見異常。患者逐漸出現左下肢腫痛。

  患者胸片無明顯浸潤影,嚴重的呼吸困難已不能用肺部感染解釋。對於胸片大致正常的呼吸困難需考慮肺栓塞(PE)、氣道病變(哮喘、細支氣管炎)、代謝性疾病(貧血、代謝性酸中毒)、特殊人群肺炎(免疫抑製、粒細胞缺乏)和呼吸肌病變(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左下肢腫痛應高度懷疑深靜脈血栓(DVT)。若下肢DVT成立,則肺部病變很可能是PE。

  PE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咳嗽、胸痛、咯血和紫紺。約1/3的患者可有中度發熱,可能與血栓吸收有關,本例與之相符。應追問病史,了解患者有無血栓的高危因素,同時盡快完善相關檢查。患者既往體健,否認近期外傷、手術及用藥史。PE的確診檢查包括肺核素掃描,增強螺旋CT和肺動脈造影。考慮本例病情危重,核素檢查耗時多,肺動脈造影又有一定的創傷性,故首選增強CT檢查。增強CT對檢測肺動脈主幹PE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達90%,檢查耗時短、無創、成像清晰度高,已成為PE的首選檢查。

圖1 增強CT肺動脈增寬,左肺動脈主幹栓塞。

圖2 增強CT雙肺動脈及其分支多發栓塞。

  彩超示患者左下肢及左側髂靜脈血栓形成。增強CT示肺動脈增寬,左肺動脈主幹栓塞(圖1)。

診斷

肺栓塞(PE)、高度懷疑深靜脈血栓(DVT)。高度懷疑深靜脈血栓(DVT)。高度懷疑深靜脈血栓(DVT)。高度懷疑深靜脈血栓(DVT)。高度懷疑深靜脈血栓(DVT)。

經CT確診PE,從影像片上看本例栓子較大。患者出現暈厥,提示PE已造成血流動力學改變,病情嚴重,需立即治療。

  外院予尿激酶溶栓(劑量不詳)治療後,患者呼吸困難好轉,體溫降至正常。後予低分子量肝素鈣 6000 IU q12h治療14天,繼以華法林2.5 mg qd口服(二者未重疊)。華法林治療2天後患者突發右鎖骨上窩、雙上肢和頸部疼痛,呼吸困難加重。複查增強CT:雙肺動脈及其分支多處新發栓塞(圖2);雙側頭臂靜脈新發血栓形成。患者遂轉入我院。

  溶栓後患者體溫降至正常表明發熱確係PE造成。低分子量肝素改為華法林後,患者病情卻再次加重。已知華法林不僅阻斷凝血因子活化,也抑製抗凝蛋白C(PC)、蛋白S(PS)的抗凝係統。由於PC、PS半衰期更短( 僅6 ~ 8小時),在患者服藥的最初數天內,華法林對抗凝係統的抑製更嚴重,機體反而處於暫時的高凝狀態。華法林開始發揮抗凝作用通常在3天以後,因此,為克服PC和PS被抑製引起的高凝狀態,口服華法林最初3 ~ 5天需與低分子量肝素重疊。而本例低分子量肝素與華法林並未重疊,所以華法林使用時間不當與患者病情加重有直接關係。

  入院查體:T 36.2℃, P 110次/分, R 25次/分, BP 110/60 mmHg,血氧飽和度(SpO2) 92%(鼻導管吸氧5 L/min)。體質指數28,頸靜脈充盈,右下肺呼吸音低,P2亢進。腹軟,肝肋下2 cm,移動性濁音(+)。右上肢、左下肢水腫。追問病史,患者喜愛長時間盤腿,平均每日數小時。其祖父和父親均有下肢靜脈血栓史。

  本例體型較胖,並有長時間下肢製動史,均是DVT的危險因素。同時有DVT家族史,需考慮有無遺傳性易栓症,其中以抗凝蛋白缺陷最為常見。據報告在漢族DVT患者中,先天性抗凝蛋白缺陷的檢出率高達30% ~ 50%。下肢DVT的其他危險因素包括手術、高齡、糖尿病、高血脂、妊娠、心衰、口服避孕藥等,但本例病史不支持。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血WBC 10.73×109/L,中性 85.7%,血紅蛋白 123 g/L,血小板 367×109/L;肝腎功能正常;凝血酶原時間 24.9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28.2 s,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2.03,纖維蛋白原 2.8 g/L,DD二聚體 419 μg/L;血氣分析(鼻導管吸氧5 L/min):pH 7.44,二氧化碳分壓(PaCO2)33 mmHg,氧分壓(PaO2) 62 mmHg;心髒超聲:中度肺動脈高壓(63 mmHg),右房右室增大,重度三尖瓣關閉不全,下腔靜脈增寬,少量心包積液。

  入院後第4日患者呼吸困難明顯加重,不能平臥。P 130次/分,R 32次/分,BP 100/60 mmHg,SpO289%(麵罩吸氧8 L/min)。 P2明顯亢進,心前區聞及奔馬律。INR 2.03。

  從心髒超聲和體檢結果來看,本例入院時已有右心衰,至少屬於次大麵積PE。次大麵積PE是否需要溶栓治療尚有爭議。患者入院後病情再次加重,考慮原因有:① 抗凝尚不充分(INR 2.03);② 易栓因素尚未去除。患者目前心率增快、血壓下降、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符合大麵積PE的診斷標準,且無溶栓絕對禁忌,有再次溶栓的必要。根據我國學者的研究結果,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療肺栓塞的療效優於尿激酶,rt-PA 50 mg方案與100 mg方案相比,有效率基本相當,但前者出血並發症更少。故決定給予患者rt-PA 50 mg溶栓治療。

  予rt-PA 50 mg,2小時內泵入,患者血流動力學逐漸改善,呼吸困難好轉。由於治療前INR已達2.03,故未予低分子量肝素,增加華法林劑量,保持INR於2.5 ~ 3.0。經上述治療後,患者病情穩定,活動耐力逐漸增加。1周後複查心髒超聲,肺動脈壓力降至50 mmHg。

  經及時溶栓和充分抗凝後患者病情好轉。本例血栓形成較廣泛,需除外易栓症。易栓症亦稱為“獲得性易栓危險因素”,指因存在獲得性血栓形成危險因素,或獲得性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纖溶蛋白異常而容易發生血栓栓塞的一組疾病或狀態。易栓症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大類,常見的遺傳性易栓症包括PC缺陷症、PS缺陷症、抗凝血酶(AT)缺陷症等,係由基因改變導致抗凝蛋白減少和(或)質量異常所致,可通過基因分析和蛋白活性水平測定發現。本例抗凝治療使得PC、PS和AT等蛋白活性已改變,再做相關測定意義不大。即使確診遺傳性易栓症,治療也以終生抗凝為主,對目前診療決策無太大影響。獲得性易栓症發病率遠高於遺傳性,其中以抗磷脂綜合征和惡性腫瘤最為常見,本例須做進一步相關檢查以除外。

  查大便常規、潛血及尿常規(-)。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沉、C反應蛋白、補體均正常。狼瘡抗凝物(LA)、心磷脂抗體(ACL)等自身抗體及血清腫瘤標誌物陰性。胸腹盆腔CT:右心增大,肺動脈增寬,雙側少量胸腔積液,肝髒增大、腹水。

  腹水 常規:WBC 46×106/L,單核 80%。生化:總蛋白24 g/L,白蛋白11 g/L(血白蛋白 40 g/L),多次查瘤細胞均為陰性。

  查相關自身抗體、LA和ACL均陰性,血小板正常,不支持抗磷脂綜合征。腹水-血清白蛋白梯度為29 g/L,提示門脈高壓依賴性腹水。結合本例右心和肝髒增大,考慮腹水為右心衰所致。影像學、腫瘤標誌物和多次腹水檢查均未發現惡性腫瘤證據。綜合以上檢查結果,除肥胖和下肢製動外,未發現本例有其他DVT危險因素。繼續口服華法林,維持INR於2.5 ~ 3.0,患者症狀逐漸好轉。2個月後隨診,病情穩定。

小結

  這是一例典型的肺栓塞(PE)病例,診療卻走了彎路。PE臨床表現多樣,可有中低度發熱,易誤診為肺部感染。醫師對PE缺乏了解是最初診斷延誤的主要原因。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大麵積PE患者,可從溶栓治療中獲益,對於非大麵積PE,抗凝是最重要的基本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需注意尋找有無導致PE的易栓因素。

點評

  在本例初治過程中,由於臨床醫師不熟悉抗凝藥物的作用機製,在低分子量肝素過渡至華法林時,兩藥沒有必要的重疊,直接導致患者病情加重,這一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汲取。(朱峰)

關鍵字:呼吸困難、發熱、下肢腫脹、肺栓塞(PE)、深靜脈血栓(DVT)、增強CT檢查、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充分抗凝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