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中國聲音】STEMI藥物介入策略並不亞於直接PCI

作者:CMT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循環 日期:16-04-05

美國芝加哥當地時間4月3日上午,美國心髒病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ACC/CSC)聯合會場正式拉開序幕。會議由CSC主任委員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和Richard A. Chazal教授共同主持。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蔣立新教授團隊報告了China PEACE回顧性CathPCI研究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何奔教授帶來了關於“STEMI藥物介入策略並不亞於直接PCI”的精彩報告。

何奔教授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優於溶栓的主要證據來自2003年Keely的23項隨即對照試驗的薈萃分析,主要結論是直接PCI死亡率7%而溶栓組死亡率9%;前者中風發生率1%而後者2%;這項研究常常被過度解讀為直接PCI是救命的而溶栓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措施(其實死亡率也就2個百分點的差別),而且在早年由於發現溶栓後PCI效果差,並發症尤其撕裂無複流及出血均增多,這兩種再灌注方法常被對立起來,溶栓後的成功患者必需等到至少一周後做介入,而單純溶栓後殘餘狹窄的存在,再閉塞的風險比較高且一旦再閉塞風險很高。因此,溶栓治療逐漸被放棄,PCI成為首選的再灌注措施。然而,這一薈萃分析入選的是溶栓後未早期行介入治療的患者,入選的是發病12小時內的,用的溶栓藥物五花八門,導致溶栓組結果不如PCI。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隻有不到10%的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被送到有條件做介入治療的醫院,PCI一定不如溶栓那種直接靜脈給藥措施快,如果都選擇PCI,與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的原則顯然不一樣。這裏麵必定有一個PCI比溶栓延長多久是可以接受的問題需要研究,全美國近20萬病人的注冊資料告訴我們,這個可接受延遲為114分鍾,這就是門-球時間(door to balloon time)指南推薦為90-120分鍾的道理。然而,進一步研究發現,對於起病3小時內的患者,最長的可接受延遲隻有60分鍾。這就意味著,起病早到醫院的患者,能盡早再灌注才是關鍵的,因此,隨後的CAPTIM研究發現,如果起病2小時內就醫,溶栓組死亡率低於PCI;PRAGUE研究發現,如果3小時內送醫院兩種方法死亡率一樣。

近年來,由於發現溶栓成功後可以安全有效地進行早期PCI治療,這一早期並不是早些年“易化PCI”,也不是“立即PCI”的概念,而是溶栓後早期有顯著的血小板激活,要等3小時後再介入治療,也就是目前指南推薦的3-24小時內進行介入治療。因此,對於發病時間早的患者,盡早溶栓隨後再早期進行PCI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這樣的措施也正在逐漸被認識,但其療效如何?是直接PCI不能進行的“備胎”?還是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療效可與與直接PCI媲美?

何奔教授的團隊多年來致力於心肌梗死的急救,在溶栓與PCI如何進行選擇、溶栓後如何進行早期PCI等方麵進行了較為係統的係列研究。本次ACC會議上,他應邀進行了溶栓後早期PCI(即藥物介入策略)與直接PCI比較的磁共振心髒損傷程度研究結果,發現在發病6小時內的患者,隨機接受溶栓+PCI與直接PCI比較,其心髒功能,微循環阻塞(MVO),心肌內出血(IMH)等指標均無顯著差別;說明藥物介入策略在特定的患者群裏,是不亞於直接PCI的治療措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報告結束後,與會專家們就參會者的熱情提問進行了詳盡解答。

關鍵字:STEMI,PCI,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