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人性化“醫療自主”,中美麵臨何種挑戰?

作者:David Rutstein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12-10

隨著國際聯動不斷增加,各國麵臨共同挑戰:滿足人民的醫療需求。因此,以人群為基礎的醫療策略及其政策支持,顯示出越來越多共同特點。患者權利是其體現之一。通過相關政策製定和實施,各國普遍采納類似標準,以保障患者的醫療可及性、尊嚴與隱私、對不同診療方案風險和療效的知情權以及接受和終止醫療服務的決定權。各國經濟發展也讓多元化的醫療模式成為可能,這進一步提升了患者權利的重要性。

美國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兩國都已認識到醫療開銷帶來的巨大經濟負擔,而國民整體健康水平仍差強人意。雖然美國醫療支出遠超中國,但兩國醫療支出均以高比例占據全國資源。兩國都麵臨著平衡疾病預防與治療、將患者權利融入醫療係統的挑戰。然而,文化、社會、法律和政治因素影響著患者權利的實施,導致中美兩國在醫療實踐中患者權利的重要性及其對個人和人群醫療決策的影響程度等方麵存在差異。

美國的挑戰

美國醫療在自由環境中發展,出現多種提供臨床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醫療服務模式,其資金投入和監管也同樣多變,結果構成一個鬆散、甚至有時“無序”的醫療係統。但無論怎樣“無序”,美國醫療係統仍然相當成熟,整體上能帶來創新並能充分利用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然而,美國人口的多樣性、各州的相對自主性、訴訟理賠的頻發及醫療投入的多變,導致美國成為全球醫療支出最高的國家――然而卻並未帶來全球最佳的健康產出。

在美國,患者對自身權利的認知在不斷加深,並且懂得通過更深入地參與醫療方案來提高臨床療效。第三方支付者也意識到,患者滿意度可以充分體現醫療服務質量。因此,保護患者權利至關重要。患者權利如果未能得到充分保護,不僅對患者自身,也將對個人(臨床醫生)、機構(診所和醫院)及醫療係統(醫院集團、保險公司和政府)等醫療服務提供者產生負麵影響。

對患者權利的保護有利有弊。一般情況下,患者全麵了解醫療方案,從而期望並得以更多地參與決策;醫生將患者視為夥伴,這有助於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臨床療效。然而,對患者權利的重視也導致過於繁瑣的文書工作,患者被反複要求確認知道診療方案的合理性及風險、願意接受潛在負麵結果。以上過程的確讓患者更全麵深入地獲取了相關信息,卻增加了患者焦慮,使醫患關係淪為一紙商務合同。無助的患者隻能越來越多地借助互聯網和其他資源進行自我診療。針對這一問題,美國領先的醫療機構正在努力,以確保當患者置身於陌生的醫療環境並且需要在“可怕”的醫療方案中做出選擇時,得到個性化的人文關懷。

中國的挑戰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中國政府提供醫療服務的目的是促進社會和諧。現集中調控和資金不足的醫療係統難以滿足龐大人口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冗長的患者排隊等候時間、不完善的初級衛生保健係統、不夠透明的管理、患者為獲取醫療服務或保證醫療質量的非正常支付以及較低的醫務人員工作滿意度等諸多因素都在影響社會和諧。中國醫療體係亟待改革,十二五計劃中的醫療改革舉措則應對了這些需求――重新強調患者權利。

社會醫療保險計劃的成功擴展、基本藥物名單的建立(同時設定藥物價格上限)、免費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和醫生多點執業的放寬,均使患者的醫療可及性得以提高。省、市法規細化了對知情同意書的要求以及醫療記錄的準確性和保密性。最近出台的《精神衛生法》首次明確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權利。類似努力已使患者權利得到提升,但仍有改善空間。患者想要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仍然不得不麵對官僚主義帶來的阻礙、忍受居高臨下的診療模式。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城鄉差距顯著。大城市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但醫院人滿為患,影響了患者隱私,缺乏以人為本的患者體驗。

因此,越來越多患者轉向私立醫療機構,以尋求優質服務、保護自我尊嚴和隱私。患者願意為此類服務支付的費用遠高於公立醫院標價。私立醫療機構正因其在保護患者權利方麵的優勢獲得經濟上的回報。加上中國醫療改革將繼續鼓勵私立醫療機構發展(包括現有的外資醫療機構),以上趨勢很有可能持續存在。

共同挑戰

無論在何地,對患者資源的競爭都將是促進患者權利提升的驅動力之一。醫療服務的質量將會通過臨床療效、患者滿意度、人性化的醫患關係來評估,由患者或第三方支付者決定將醫療費用“投票”給哪家醫療機構。醫療係統需要在醫療服務的每個層麵來提升患者權利,需要對患者的生理和社會需求保持高度敏感。最終患者將成為任何成功、先進的醫療係統的中心。任何國家的醫療係統,隻要保證患者的首要地位,終會蓬勃發展――為患者謀福利,改善人民健康,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David Rutstein應本報邀請撰稿,許茂怡譯,原文標題:中美共同挑戰,實踐人性化“醫療自主”)

關鍵字:醫療自主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