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危急值是指可導致嚴重的血液動力學異常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心電圖表現。
心電圖危急值報告處理流程如下:
(1)診斷人員:發現心電圖“危急值”時,在排除偽差的情況下,應在第一時間將“危急值”通知相關臨床科室及本科負責人,發具臨時診斷報告,必要時重新進行檢查,以確保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2)臨床科室:在接到心電圖“危急值”報告時,應立即通知管床醫師或值班醫師,並報告上級醫師,在確認患者及心電圖識別無誤後立即對患者進行處置,必要時應複查心電圖確認。
(3)如“危急值”與患者病情不相符,診斷人員須及時與臨床溝通;臨床醫師如對診斷結果有疑義,也應及時與心電圖室溝通,共同分析與臨床不符的可能影響因素,必要時重新檢查。
常見的心電圖“危急值”範圍包括:
(1)嚴重的心肌缺血與急性心肌梗死;
(2)嚴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窄QRS波群心動過速[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快速型房顫(心室率>120 次/ 分)] 和寬QRS 波群心動過速[ 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多形性室速與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預激綜合征合並快速性房顫(旁路前傳優勢型)以及室撲/ 室顫];
(3)嚴重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竇綜合征(顯著的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及竇性停搏)、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室停搏尤其是>5.0 s 的心室停搏或短時間內出現高頻度的心室停搏;
(4)藥物及與電解質相關的急症,包括高鉀血症和低鉀血症;
(5)急性肺栓塞相關心電圖改變,需密切結合臨床動態觀察;
(6)與惡性心律失常可能有關的特征性心電圖改變,包括Ⅰ型Brugada 波、多導聯明顯的J波、Epsilon 波伴多形性室速發作、Lambda 波、原發性和繼發性QT 間期延長、QT 間期、QRS 波電交替、T 波電交替、長短周期現象、R on T/R on U室性早搏、Niagara 瀑布樣T波;
(7)嚴重的起搏器功能障礙,包括間歇起搏和起搏停止、感知功能低下、感知過度、起搏器介導的心動過速、起搏器頻率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