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臨床醫生在日常工作中,會看到大量的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簡稱冠脈CTA)圖像,但是很多醫生並不知道如何正確閱讀冠脈CTA圖像。在冠心病學科交叉暨介入治療大會(CMIT2015)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醫學影像科賀毅教授做了"輕鬆學看冠脈CTA"的專題講座。
一、何為冠脈CTA
冠脈CTA是經靜脈注射造影劑後利用螺旋CT掃描,再經過計算機處理重建得出的心髒冠狀動脈成像的一種檢查方法。通常看到的冠脈CTA圖像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表麵成像(VR)、曲麵重建(CPR)和冠脈探針。
1.表麵成像
VR就是顯示心髒和冠脈的表麵輪廓,主要觀察冠狀動脈的大體輪廓。
通過VR圖像,可以看出冠狀動脈的走形、起源以及橋血管的走形。需要注意的是,VR圖像不能判斷冠狀動脈是否狹窄,因為隨著成像條件的變化,管腔的狹窄顯示程度會發生改變(如圖1)。
圖1
2.曲麵重建
CPR是指將彎曲走形的冠狀動脈通過後處理軟件在同一個二維平麵上顯示,一般情況下,同一根血管一般應展示2~3個圖像。
CPR的處理是首先選中需要觀察的血管,然後以管腔中心為軸線,進行多角度切麵(如圖2)。CPR之所以要進行多角度切麵,是由於當斑塊偏心生長時,一個切麵不能正確反映斑塊的大小,有時還會漏掉斑塊。
圖2
在CPR圖像中,醫生可以查看指定的血管是否有狹窄,但不能觀察非指定血管。並且要看多個平麵,因為同一病變在不同切麵上表現狹窄程度不同,以狹窄程度最重的切麵為準(如圖3)。
圖3
3.冠脈探針
冠脈探針可以真實顯示管腔橫截麵,避免在後處理過程中的圖像變形。具體方法是以圖像中想要查看的點為中心,向上、向下各顯示7個斷層,每個斷層1 mm,加上所選取的一層,共顯示15mm長的冠狀動脈管腔橫截麵,VR圖像可顯示探測位置(如圖4)。
圖4
通過冠脈探針,可以清晰的看到冠脈管腔橫截麵,以便更好地觀察斑塊形態。冠脈探針與CPR相結合,能更精確的判斷冠脈管腔狹窄程度。
二、冠脈CTA應用
1. 管腔狹窄程度判斷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管腔狹窄標準有6個分級,但國內尚未對標準進行統一。
● 正常:無斑塊、無狹窄;
● 輕微:有斑塊,狹窄<25%;
● 輕度:有斑塊,25%~49%狹窄;
● 中度:有斑塊,50%~69%狹窄;
● 重度:有斑塊,70%~99%狹窄;
● 閉塞:100%狹窄。
2. 非鈣化和鈣化病變判斷非鈣化病變
冠脈CTA對非鈣化病變診斷非常準確。
圖5
鈣化病變:當鈣化斑塊較小時,不影響CTA對管腔的觀察
圖6
當鈣化斑塊較大時,冠脈CTA無法評價管腔狹窄程度,需要結合造影來進行判斷。
圖7
總結:
1. 表麵成像:看大體,不看狹窄;曲麵重建:看指定血管,看狹窄;冠脈探針:看橫截麵,結合CPR可真實反映病變程度。
2.冠脈CTA的分析要三種後處理方法相結合,才能準確診斷。
3.非鈣化斑塊或少量鈣化斑塊,冠脈CTA評價準確;嚴重鈣化病變,冠脈CTA無法評價管腔狹窄。
更多相關內容:冠心病學科交叉暨介入治療大會(CMIT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