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開展以來,針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對比研究從未停止,正是在這種爭論和比較中,兩種方法不斷完善和發展,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了迅速提高。
來源於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PTCA)和裸金屬支架時代的大規模臨床研究結果,已不能繼續指導現實中的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工作,因此,藥物洗脫支架(DES)時代的PCI與CABG療效對比研究應運而生。
隻要臨床醫生能夠準確理解研究結論並與臨床實際相結合,PCI和CABG均是戰勝冠心病的利器,必將造福於廣大患者。
舊聞 SYNTAX 1年研究結果
紫杉醇DES治療和心髒外科手術療效比較(SYNTAX)研究是DES時代的首項大規模PCI與CABG對比研究。
1年時結果顯示,PCI組的主要心腦血管不良事件(MACCE)發生率顯著高於CABG組,主要原因為前者的再次血運重建率顯著高於後者,提示CABG仍然是3支病變或左主幹病變的標準治療方案。兩組死亡和心肌梗死(MI)發生率相似,但CABG組卒中發生率顯著高於PCI組。
新知 SYNTAX 2年研究結果
SYNTAX 2年研究結果顯示,PCI組患者MACCE發生率顯著高於CABG組(23.4%對16.3%)。兩組死亡、卒中和MI複合終點發生率無顯著差異。與1年時情況相似,PCI組MACCE發生率顯著高於CABG組的主要原因仍為,PCI組再次血運重建率顯著高於CABG組(17.1%對8.6%),且多發生於1年內。
PCI組的MI發生率顯著高於CABG組(5.9%對3.3%),而CABG組的卒中發生率仍顯著高於PCI組(2.8%對1.4%)。此外,接受PCI和CABG治療的左主幹病變患者MACCE發生率相似(22.9%對19.3%),而接受CABG 治療的3支病變患者MACCE發生率顯著低於PCI患者(23.8%對14.4%)。
不同SYNTAX評分患者接受PCI或CABG,其MACCE發生率的變化規律與1年結果基本相同。與接受PCI相比,SYNTAX評分≥33分者接受CABG療效較優;0~22分者接受CABG和PCI的效果無顯著差異;對於23~32分者,與接受CABG治療相比,接受PCI者MACCE發生率有增加趨勢。
啟示 SYNTAX 研究意義
■治療方法選擇
對於高度複雜病變,CABG仍具有相當的優勢,應作為優先選擇。
對於SYNTAX評分較高的左主幹病變和3支血管病變以及合並糖尿病的患者,臨床醫生應首選CABG;對於SYNTAX評分較低的左主幹和三支血管病變患者,PCI可作為首選;除外單純左主幹病變的中等SYNTAX評分患者,應接受CABG治療,尤其是當無法實現完全功能性血運重建時。
此外,臨床醫生可以更多地參考患者的意願。
■冠狀動脈病變量化評定
對冠狀動脈病變進行合理量化是冠狀動脈介入研究的必然趨勢。
SYNTAX評分係統是目前基於病變最完善的計分係統。SYNTAX研究證實,接受同樣治療的相同評分患者,預後具有很好的可比性。這為冠狀動脈介入研究中的患者分層提供了可靠依據,但在采用SYNTAX評分時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與其他計分係統不同,SYNTAX評分完全基於冠狀動脈病變,不考慮患者年齡、性別、糖尿病和伴隨疾病等其他因素,因此隻可作為病變複雜性或危險性的判斷依據,而不能作為對患者整體風險的評估依據。
2. 與其他計分係統一樣,人為確定的SYNTAX分值也有不盡合理之處。例如,即便是右優勢型冠狀動脈,右冠狀動脈的部位權重分也隻占總部位權重分的1/6。因此,對於右冠狀動脈超優勢型患者,該評分的作用值得商榷。
3. 該評分係統較複雜。雖可采用SYNTAX網站上的專用工具計算,但研究人員須接受相應的培訓才能掌握。
■冠脈介入治療國情
應考慮我國PCI與CABG發展的不平衡現狀,臨床醫生切勿生搬硬套國外研究結論,否則難以取得預期療效。
我國大多數醫療中心的CABG發展水平落後於PCI,其療效與國際水平尚有較大差距。而PCI發展相對成熟,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因此,研究時要充分考慮所在醫療中心的CABG現狀,特別是當緊急處理急性冠脈綜合征時。此外,我國也應積極開展PCI與CABG的大規模臨床對比研究,采用國人的研究數據指導我國臨床工作,其意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