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生教授:心律置入裝置感染的分類和處理

作者:許茂怡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11-26

        丁燕生教授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丁燕生教授指出,由於術者經驗有限、心導管室空氣和環境消毒不徹底、傷口護理不當和CIED更換等各種因素,我國CIED感染的發生率可謂居高不下。美國心髒學會指南和中國專家共識中明確建議,囊袋感染一旦確定診斷就應盡早移除整套裝置,但臨床上的處理卻並不直接,麵臨不少阻礙因素。

        CIED的置入為患者帶來一定程度生理創傷和心理負擔,確診感染後立即移除裝置對患者來說比較難以接受。雖然術前與患者的溝通肯定會談及感染發生的可能性,卻難以避免相關醫療糾紛產生,尤其是在中國醫患關係緊張的形勢下,這很難處理。裝置移除和新裝置置入產生的費用問題也非常現實,在現有醫療保險製度下仍沒有很好解決辦法。另外,裝置移除和新裝置再置入畢竟是有創手術,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因此對術者技術要求非常高。

        丁教授介紹,CIED感染按時間可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按程度又可分輕度、中度和重度感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處理的感染多為輕度和中度兩種情況。對於這些患者,在現有國情下,可以嚐試“給患者一次機會”,對感染部位進行深度清創:拿出起搏器,切除局部感染皮膚;用酒精或碘伏浸泡傷口、清創;重新置入起搏器並且深埋;使用雙氧水、生理鹽水反複高壓衝洗;傷口縫合後,使用外科負壓引流,保留引流管兩周,盡可能排除滲出液;應用針對球菌和杆菌的抗菌素2周左右。

關鍵字:丁燕生教授,心律置入裝置感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